中国新闻社 2002年10月31日星期四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概念被“说”滥 排名莫较真 专家谈当前MBA认识“误区”

2002年10月31日 16:16

  MBA不是办滥了,是给“说”滥了。昨天,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允桓在国家经贸委上海经理学院出席研讨会时,解释了当前MBA认识上的三大“误区”。

  MBA满天飞?

  MBA是不是办滥了?仝允桓坚决不同意社会上的这种看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目前全国有62个院校开设MBA课程,还有78个MBA的中外合作项目。迄今为止,“国产”MBA毕业生5万多人,这与中国上千万家企业规模相比,还属于“杯水车薪”。

  为什么很多人感觉社会上MBA毕业生“满天飞”?主要在于MBA概念被人“说”滥了。不少根本没有获得教育部批准的单位也开设MBA课程,并授予不被国家承认的有关证书。MBA短期培训、进修班在许多学校办得很火,同样这些学校承认的毕业生均不属于正宗的MBA。

  学员年轻化?

  由于正规的MBA教育需过英语关,与几年前相比,现在很多人认为出现了学员年轻化问题。中国MBA太年轻,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将来能否走到企业管理岗位要打个问号。

  仝允桓认为,MBA并非教育学位,而是职业学位。我国MBA教育从1991年起步,由于以前很多高层管理人员都没经历过相关培训,所以前些年出现了老总班等“高龄”学员。现在,大量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年轻人青睐MBA,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中国MBA不存在学员年轻化问题。美国MBA学生平均年龄27岁,工作经验6年左右,这一情况与中国差不多。

  本土都不行?

  时下,国外机构推出的排名引起很多人注意。对于这种“排排座”,仝允桓觉得学校和舆论不必对此太较真,因为不同排名有不同的评比指标。

  来自欧洲的评比指标显然对欧洲学校有利。由于欧洲教育资源过剩,有关评比就“胳膊肘往里拐”,把国际学生和国际教师所占比例列为重要指标。其实,中国高校MBA教育比一些外国同行并不晚,有些学校教育水准已趋一流。MBA教育看重的是互相学习和本土化案例的运用,中国学生并不一定都要到国外“深造”。

  作者:秦武平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姜志云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