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留得春光过四时——丹麦华人社团侧记

2002年11月07日 09:49

  

妇女会

  丹麦华人协会聚会,最活跃的是妇女会,因为从她们那里传来的笑声最多。梁太因此得了一个“青春秘方”,就是笑,放下一切,放松心情,“笑”。

  梁太叫梁陈佩云,是妇女会的第一任会长。9月中旬的一天,我们走进丹麦华人协会总会的新会馆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梁太灿烂的笑容。

  再看妇女会成立的宗旨,是“联络妇女之间的感情,提高妇女生活的质量,弘扬中国妇女的传统。”开展的活动内容也像一副对联:节日联欢,聚餐联谊,兴趣培训;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特色活动。

  妇女会成立于2001年12月1日,每个星期都有活动,如跳舞、烹调、卫生讲座,还从中国请来大厨师进行指导,提高妇女们的烹调技艺。成立妇女会后,妇女们的地位提高了,关系更好了,她们时常互相联系,赶走孤独,提高生活。有一些人因工作关系几十年没有见过,现在见面的机会多了。原来下班后就回家睡觉,现在有了去处,就不会变得孤独了,生意上的信息还可以交流一下。妇女们越活越年轻了。妇女会每月有一次聚餐,家里不好谈的,到妇女会来谈。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妇女会还搞了时装表演,合唱,搞得很热闹。

  

新会馆

  新会馆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丹麦华人协会总会的会所。丹麦华人协会总会是丹麦华侨华人社团中惟一有会所的团体。

  在丹麦生活的华侨华人约1.5万人,社团组织不多,而且比较松散。丹麦华人协会总会成立于1991年,前身是丹麦友谊会,经过老侨胞们的艰辛耕耘,成为一个机构比较完整、丹麦最大的华人团体。她以增强华人团结,为丹麦华人争取合法权益,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总会下面设有妇女会和商会,总会有100多人,商会100多人,妇女会40多人。商会成员是企业界人士,会员主要是做生意。此外,总会还设有中文学校。

  总会会所在一年之间要举行几次大的活动,如中秋晚会、春节晚会;小的活动包括接待国内来的文艺团队在这里表演。

  会馆面积达344平方米,布置是纯粹中国式的。会客室摆放有中文杂志《中国旅游》,柜子里放有中文杂志和报章,柜子上放有国务院侨办赠送的“十宝图”,中国侨联、浙江大学赠的挂盘“联手缔造美好的明天”,温州市赠的“八骏全图”等,唐陶、花瓶、兵马俑等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会馆的中间梁柱上贴有一副对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会所的墙上还挂着一幅郑板桥的“竹”图:“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借喻的是修炼自己的情操品德的意思。

  办公室里有教科书《今日汉语》、《中文拼音游戏》、《中国地理常识》、《汉语中级教程》,电视片《当代中国侨乡》,汉语教材等书籍。

  有了会馆,办中文学校就比较容易了。会馆里的中文学校有6个班,80多个学生。

  据介绍,丹麦华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华夏子孙,没有忘记中国的文化传统。他们特别注重对下一代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教育。目前,在丹麦已经有5家有规模的中文学校。

  

林荣生

  丹麦华人协会总会会长林荣生的话语不多,却是一个很容易接触的慈祥的老人。

  林荣生于1994年就任会长后,率领全体执委争取华人的支持,致力于搞好社团工作,将会务办得有声有色,成为丹麦颇具影响力的华人团体。

  为了该会长远的发展,林会长将自己的生意交给儿子打理,全身心投入到华人协会的工作中。为了让远在海外的游子了解祖(籍)国,林荣生每年组织会员到中国考察观光;每逢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庆,协会都会组织庆祝活动,一来让华侨华人感受到祖(籍)国脉搏的跳动,二来让侨胞们不忘中国的文化。

  协会还成立华文班,请来了中文教师,为丹麦的华裔讲授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为了让华裔青少年能更多地读到祖国的书籍,林荣生每次回故土,总是不忘逛逛书店,走的时候总是带上一大包。

  为了让会员有一个良好的社交联谊场所,促进彼此的沟通、了解和团结,林荣生四处奔走,为新会所选址、筹资。

  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甲之年的林荣生本来可以好好地享受一番儿女福、天伦乐,但他却甘愿为了华侨华人的利益,不断地奔走。

  

新生代

  目前,华侨华人在丹麦的发展还是以餐饮业为主,中医中药也发展得不错。此外,老一代的移民在丹麦从事的行业还有贸易和商品零售。与老一代华人移民相比,年轻的华侨华人更注重在高科技等新产业里寻找机会。

  比如,丹麦中华工商联合会的副会长李丽华是没有开中餐馆的经历,直接做贸易和百货的。丹麦中华工商联会协会会员、华丹国际技术有限公司的蔡国新总经理,是做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

  华人是受到当地社会肯定和赞许的一个群体。他们勤劳朴实,遵纪守法,是丹麦外来人口中最不惹是非的一个群体。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去麻烦政府,更不会向政府提一些过分的要求。他们也非常注意融入当地社会,来到丹麦的华人都把学习丹麦语和接受当地习俗当作必修的课程,并比较快地进入角色。丹麦移民大臣博特·霍德先生在今年应邀参加一次华人的聚会上,幽默地说:“如果丹麦的所有外来移民都能像华人一样,我这个移民大臣就要失业了。”

  带着这些背景来了解丹麦的华人协会,我们更为深切地理解了郑板桥“竹”图的寓意。“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丹麦的华侨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也修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情操,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异国他乡带来了芳香。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聂传清


 
编辑:秦欣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