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1日星期一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官员指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

2002年11月11日 06:55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电题: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访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春力

  中新社记者王永志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此间经济学家认为目标诱人,前景喜人,挑战逼人。

  中国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胡春力博士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共十六大向中国人民展现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中近期目标,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是有望达致的。不过,他认为,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将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胡春力说,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城乡发展、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他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不二法门。

  胡春力对中国产业结构颇有研究,曾著有《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与产业结构的进程》和《中国结构调整原因与目标》等书作。他说,如果不抓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企业不仅不能改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垂直分工的不利地位,而且还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不少产品供过于求,原因在于加工度低,技术水平低,从而容易进入这些领域从事生产,进行数量扩张。低层次的市场竞争,自然会受到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导致供大于求局面的形成。

  因此,胡春力认为,在国际分工的大背景下,核心是推动产业升级,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大企业集团的横向跨地区购并,以及纵向关联产业整合,实现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推进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才能取得更高的附加值。这样,才能通过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从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打开通途,才能真正给农民以机会。

  胡春力加重语气说:“这是华山一条道,别无其他道路可走。”

  他进而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要在二十年间实现小康目标,关键在于真正解决中国的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而且一定要超越农业的范围、超越农村的范围、超越农民的范围加以思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重视这些产业如何能够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高收入就业,切切实实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如是,则建设小康社会水到渠成。”胡春力以此作为简短访谈的结束语。(完)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走进中共十六大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