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2日星期二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三通”是中国人民强大民意 官方评不通谁之过

2002年11月12日 12:29

  中新网11月12日电 新华社今天播发海峡时评《“三通”不通谁之过?》指出,两岸“三通”是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强大民意,实现两岸全面“三通”的所有技术性问题早已有解决方案,“三通”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台湾当局的实际开放行动了。文章全文如下:

  尽管台湾民众热切盼望实现两岸“三通”,尽管岛内舆论强烈呼吁早日实现两岸“三通”,尽管祖国大陆已经做好了一切“三通”的准备,但是,眼看势在必行的两岸“三通”却迟迟未果,咫尺海峡依旧天涯。

  “三通”不通,完全是台湾当局一再拖延和百般阻挠所致。但离奇的是,陈水扁日前却将这一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宣称台湾当局两年来已展现“最大的诚意及善意”,要在“不预设前提之下”,来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倒是“中共误判形势”,认为“三通”可“透过民间来进行协商”,“而致蹉跎了两年的时间”。

  虽然陈水扁上台以来屡屡有一些颠倒黑白之言、出尔反尔之举,但在“三通”——这个两岸民众多年来有目共睹、是非对错分明的议题上,他也能够公然指鹿为马,实在令人惊奇。

  众所周知,实现两岸全面直接“三通”,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的。20多年来,两岸民间往来热络,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三通”成为两岸人民的实际需要和热切期盼。祖国大陆为促进“三通”早日实现做了大量工作,而台湾当局却不断阻挠,为“三通”设置障碍。陈水扁上台以来,经济上以“有效管理”之名延续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一再阻截台商投资大陆的脚步;政治上抛出“一边一国论”,继续李登辉“两国论”的分裂主张,关闭两岸协商大门;对于“三通”更是今天许诺明天背信,反复无常,动辄抬出所谓“安全”做挡箭牌。陈水扁上台两年半来,两岸政治僵局持续,他更时不时地以激烈的“台独”分裂语言毒害两岸关系。但祖国大陆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干扰两岸经济合作,始终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争取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与台湾当局的所作所为相比,在改善两岸关系上,谁是诚意、善意,谁是假意、恶意?一目了然。事实早已证明,正是由于陈水扁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两岸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并且紧锣密鼓地推行“渐进式台独”,才使两岸政治僵局无法开解,两岸无法重启对话与协商的大门。正是由于台湾当局一再阻挠拖延两岸“三通”,才使“三通”蹉跎20年仍无法实现。难道陈水扁真的如此藐视台湾人民的智慧,以为反咬一口就可以颠倒黑白?

  说到“误判形势”,其实“误判形势”的正是台湾当局。近1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迅猛发展。如今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也已成为大陆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在这种形势下,由于不“三通”,台湾民众往来两岸不便,企业营运成本徒增,岛内各界人士怨声载道。而台湾当局却以为“三通”仍可以拖延,两岸经贸交流仍可以阻挡。这才是真正的“误判形势”。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海峡两岸合则两利,通则双赢。两岸“三通”是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强大民意,实现两岸全面“三通”的所有技术性问题早已有解决方案,“三通”如今已是万事俱备,只欠台湾当局的实际开放行动了。

  在时代的潮流面前,在最广大的民意面前,陈水扁还看不清形势吗?还要再一味推卸责任、继续拖延“三通”吗?(完)


 
编辑:吕振亚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