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3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党校教授:“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构架完整体系

2002年11月13日 06:43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题:“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构架完整体系

  ——访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锡荣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姜知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提出填补了理论上的空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系更加完整,这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政治文明的意义重大之所在。”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锡荣如是说。

  江泽民在本次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协调发展。周锡荣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完整地构架了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体系,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他说,人类社会有三大文明: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全部。邓小平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是将民主与法制归入精神文明建设之内,虽然也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毕竟没有明确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

  “由于缺少完整的表述,使得政治文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相比,显得相对滞后。”周锡荣说。

  周锡荣严肃地表示,加入WTO形势逼人,很重要的问题是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我们要利用三到五年的过渡时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中国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分重要。

  所谓政治文明,在周锡荣看来就是中共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相统一。他说:“政治文明的内容,严格的讲不能包括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它的提出,必将对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周锡荣进一步解释说,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将对今后加强中共的领导、人民更好的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更好的协调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他预测说:“十六大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将有个相当大的突破。”(完)


 
编辑:余瑞冬

相关专题:走进中共十六大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