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5日星期五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华人世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旅日华人学者赞中共十六大报告超越创新意义深远

2002年11月15日 08:32

  中新社东京十一月十四日电 题:超越创新 意义深远--旅日华人学者朱建荣评中共十六大报告

  中新社记者 陶光雄

  “作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代表大会,十六大的召开无疑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十六大报告展示了中共今后的战略走向和政策选择,在理论上有许多超越和创新,必将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旅日华人学者、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博士如此概括了他对中共十六大报告的感受。自十六大开幕以来,他成为日本媒体、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争邀的座上客,话题自然离不开十六大。记者好不容易觅得机会,见缝插针地采访了他。

  “三个代表”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朱建荣认为,作为在十六大报告中被反复强调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为今后如何继续这一事业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他说,在苏欧巨变、冷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不但保留了社会主义,而且展示了在新时期如何建设新的社会主义,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其一大重要内容是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表现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最新继承和丰富,从经济建设范畴延伸到更高更深的层次,对共产党的自我建设、如何执政和构建新的上层建筑,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全面小康”目标提出及时正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报告中最让朱建荣印象深刻的奋斗目标之一。他认为,这一目标的提出及时、正确,是中国共产党一种自信的表现。

  朱建荣说,此次提出的目标对以往的“小康”目标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超越。以前的“小康”目标偏重于数字增长目标,这与当时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关。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已基本达到“小康”,但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兼顾数字与素质的奋斗目标,在继续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又指出应是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还提出了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等内容,为今后二十年中国发展绘就了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蓝图。

  “政治文明”将成思想解放突破口

  作为政治学博士,朱建荣对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颇为关注。他认为,它如同十年前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将成为当前打破自我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的突破口。

  朱建荣说,十年前邓小平指出“市场无姓社姓资之分”,随后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实践,即在经济领域大胆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经验,现已取得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际上也为如何吸收人类先进的政治文化成果提供了框架,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应有勇气吸收一切先进的政治文化成果,但还有一关键是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对今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编辑:秦欣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