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19日星期二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港报:亚洲各国须借力中国,中国正成东亚引擎

2002年11月19日 10:11

  中新网11月19日电 据香港商报报道,在昨日举行的“2002全球脑库论坛”上,世界各地的知名政经人士纷纷表示,强势发展的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发展引擎。

  中国崛起改变亚洲经济格局

  在昨日举行的“2002全球脑库论坛”中外脑库圆桌会议上,来自全球十几家知名脑库机构的负责人以“中国经济展望”为主题,共同为中国经济把脉。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东亚各国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景的展望,成为与会者最关心的问题。

  综合竞争力升六位

  与会的十几位专家几乎都把中国经济近几年花繁叶茂的表现作为讨论背景。世界经济论坛亚洲高级区域经理马家敏昨日在论坛上发表了世界经济论坛2002-2003年的年度报告,指出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已经从第39位上升到33位。马家敏指出,中国的技术创新、人才素质以及政治稳定都是促使排名上升的重要因素。根据该报告,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制定统一的会计标准以促进市场发展。

  法国国际前景研究中心亚洲部主任弗朗西斯的研究表明,中国竞争能力的提高与外向型经济的成长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中,逾五成产品是由三资企业生产的,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几乎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

  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获益者实际上是跨国公司。他预言,到本世纪中叶,跨国公司将与国家、宗教、媒体、脑库共同成为世界五大权力中心。

  亚洲各国借力中国

  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印度等国专家均表示,中国的强势发展使其日益成为发展引擎。马来西亚亚洲战略和领导人研究所CEO戴托·迈克尔表示,中国的崛起对东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创造世界最大、容纳17亿人口的贸易区,彻底改变亚洲的经济格局。

  专家们尤其关注亚洲各国间自由贸易的发展情况。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认为,亚洲各国要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关键在于敞开胸怀,签订自由贸易协议。韩国国际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安忠荣透露,目前中、日、韩三边自贸协议谈判已进入细节讨论阶段。

  俄罗斯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依万达尔则指出,中国劳动力多,资源匮乏,俄罗斯则恰好相反,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已摒?“休克疗法”,采取渐进式改革,政局日趋稳定,目前经济增长率达到4%,中俄经贸合作将具有广阔空间。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查瑞安·瓦德赫认为,印度与中国都是快速成长的经济实体,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加强合作。


 
编辑:张明
相关专题: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