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7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系小康中国之关键

2002年11月27日 06:12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六日电题:扶贫开发系“小康中国”之关键所在

  ——访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吕飞杰

  中新社记者赵建华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吕飞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尽快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并使他们逐步过上小康生活,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吕飞杰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都有繁重的发展任务,但难点和重点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现在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全国确定十四万多个贫困村,各省区都有,这部分地区的发展任务尤为艰巨。

  目前,贫困地区抓小康建设,必须从解决和巩固温饱问题抓起。去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到二0一0年,要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虽然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但必须完成。

  谈到过去五年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时,吕飞杰说,过去五年,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一九九八年到二00一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四千九百六十二万人降低到两千九百二十六万人,减少了两千万人。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五点四下降到百分之三点二,下降了二点二个百分点。贫困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一千两百四十元人民币增长到一千三百三十八元,年均递增百分之八;人均财政收入年均递增了百分之九点二,高于非贫困县百分之八点五的增长速度。粮食人均占有水平稳步提高,即使在严重旱灾的二000年,人均占有粮食仍达到三百六十七公斤,贫困县已初步具备了粮食自给自足的能力。此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也已得到了明显改善。

  吕飞杰指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较快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社会稳定。扶贫开发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今后的扶贫工作,将主要着眼于以下八点。

  一,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成果的必然要求。贫困地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建立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着眼于稳定脱贫,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各种不同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贫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三,突出重点,分布推进。要以重点县为主战场,以贫困村为基本工作单元,扎实推进实施扶贫规划,逐村逐户地扶贫,分期分批地解决问题。

  四,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上下大功夫。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实现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到贫困地区发展,为贫困农户提供服务,实现产业化。

  五,加强扶贫工作管理。扶贫工作要加强对重点县、贫困村的管理,要体现决策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要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六,整合、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七,加大科技扶贫工作力度。要创新机制,鼓励科技部门、科技人员参与扶贫开发,提高扶贫工作的科技含量。

  八,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继续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特别是提高他们驾驭市场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编辑:李淑国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