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1月28日星期四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华人创业故事:成功只是为了证明

2002年11月28日 14:30

  许胜华、许永华兄弟的名字,在我们刚抵挪威,在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便听说了,以此可见哥俩在华人圈中的名气。向我们介绍情况的侨领说,许氏兄弟的名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奋斗30年,创立了挪威华人最大的企业集团,经营领域涉及近十个行业;另一方面,哥俩虽生在香港,长在挪威,但对中国及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与当地华侨华人相处也很融洽。

  许氏集团所在的卑尔根市是挪威第二大城市,也是欧洲九大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天高气清,海阔水碧,港湾里一片一片白色的私家游艇,显示着这里的富裕,临水两侧街道上处处可见喝咖啡、看书报的人群,又透着这里生活的闲适。

  许氏集团董事长许胜华比我们想象的要年轻,他的朴实、谦逊也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告诉我们,他和弟弟许永华1972年随父母从香港移民挪威,1974年全家在卑尔根开办了第一家中餐馆———长江酒家,靠着中国人的勤劳、俭省和灵活经营,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酒楼越开越多。他们投资经营的中国城酒楼,有2000多个座位,是全卑尔根最大的餐馆,高峰时期,他们的经营额超过了全市餐饮业经营额的1/10。

  挪威社会并不如想象的宽容开放,虽然许氏兄弟均加入了挪威籍,但在挪威人眼里,他们还是来自东方的中国人,因为惧怕许氏兄弟做大,惧怕他们垄断市场并对当地从业者构成威胁,挪威当地的社会势力开始聚合,联手对许氏兄弟的经营进行打压。甚至大学里平时玩得很好的朋友,也对许胜华语带不恭:“你们中国人就会开餐馆。”

  要在当地立足,必须比他们做得更好,许氏兄弟在详细地调查当地市场后,出售和租赁出一批自己名下的餐馆、酒楼,而把目光转向其他投资,他们瞄准挪威市场需求,开办了贸易公司,把中国的食品、服装、家具、轻工产品等用集装箱运进挪威,又把挪威的三文鱼等特产运到中国,生意做得十分红火。

  许胜华告诉我们,餐饮业是他们起家的行业,做起来既有基础又有经验,挣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他们之所以冒着经营风险开辟其他领域,就是要向他们的当地朋友证明,华人不仅能把餐饮搞得红红火火,同样也可以在其他行业与之竞争。

  许氏兄弟在改变投资方向取得成功后,又多元化地拓展经营天地,他们在挪威的森林里,投资建起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年产值超过4000万挪威克朗;他们投资开办的啤酒厂在当地也有了名气,此外,他们在卑尔根临海的黄金地段投资开发价格最贵的高档住宅,与别人合资经营了化工产品的货轮运输。我们在卑尔根的海滨看到,许氏兄弟经营的游艇修理码头,不仅有几十个泊位,还有几千平方米的维修车间。

  “挪威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多,他们就是通过我们这些当地的华侨华人认识中国的,我们把企业做大做强,不仅仅是为了自身赢得他们的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树立中国人的形象,让他们了解中国人勤劳智慧、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的美德,让他们了解中国人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许胜华说。

  的确,随着许氏兄弟的经营努力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政府部门的官员还是商界的实业家都改变了对中国人的看法,毕竟,许氏集团每年都为当地提供了几百人的就业机会和几千万元的税收。许多挪威人除了敬佩还感到惊讶,因为他们始终没弄明白:这两个中国人既不举债又不使用银行贷款,他们是如何把企业搞成今天的规模的?

  “中国是一艘大轮船,只是启锚晚了一点,但只要我们开动起来,就没有力量可以阻挡。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的自强奋斗,只是为了向那些怀有歧见的人证明:中国人是好样的。同样,祖国的经济发展也必将证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民族的伟大。”许胜华说,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就是中国走向强大的一个证明。到那时,他不仅要专程到北京观看,还要请他的挪威朋友、生意伙伴一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许正中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