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2月11日星期三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杨佩佩:“金庸味”有情节、“古龙味”有意境

2002年12月11日 15:52

  中新网12月11日电 投资影视基地,是台湾著名电视制作人杨佩佩在2002岁末完成的又一件大事。随着11月底万像影视基地在上海的正式启用,杨佩佩称“已经将事业的重心与生活的重心完全移到了上海”。近日,在拍摄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的忙碌间隙,她接受了上海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上海不仅是我的工作之所,更是我的定居之地

  记者:这次把影视基地建在上海是出于什么考虑?

  杨佩佩:我在内地拍戏已经有8年了。以前到上海来只是一种工作的需要。现在上海不仅是我的工作之所,更是我的定居之地,即使以后老了不再拍戏了。原因就是我感到它的飞扬的生命力、它的快速的起飞,这很像20年前的台湾。一个人一生遇到两次这样的机会是非常满足的事情。我现在常劝我的朋友们也到上海来。

  记者:你的名字总是和一些热门的电视剧联系在一起,能不能让我们了解一些你幕后的生活?

  杨佩佩:我21岁就结婚了,结婚3年后我的先生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留下一个男孩。后来我也结过婚,但时间都很短,现在我是单身生活,儿子在美国从事电脑业。我是1979年涉入电视圈的,一方面出于兴趣,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的经济压力。

  记者:一个女人在电视圈做成了“强者”,一定是很艰难的事情吧?

  杨佩佩: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太适应这一行业,因为我是一个腼腆、不合群的人,而且不太会说话。除了工作之外,我总是呆在家里享受一个人的感觉,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接触,因为我在人群中常会不自在。而我之所以能够做出来的惟一的动机是:别人都在否定我,认为我肯定不行。这与台湾严重的重男轻女有关系。而我在内心又是很好强的人。所以,我是硬咬着牙做出来的。

  与琼瑶不熟,与柴智屏很熟

  记者:你与琼瑶并称“台湾两大女制作人”,你们平时的交往怎样?

  杨佩佩:我与琼瑶不熟悉。我们各做各的事情,各有各的观众,平时没有往来,我也没有把她当成竞争对手。我想我很尊敬她,因为有这么多人喜欢她的小说,我也曾经是她的读者。

  记者:柴智屏近来成为台湾电视界的后起之秀,对于她的成功之道你作为资深的制片人有何感受?

  杨佩佩:我与柴智屏很熟悉。我觉得她的机遇很好,在这个行业运气很重要。过去,我除了拍过一部时装戏之外,拍的全是古装戏,因为古装戏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它的市场。但这样的思维被F4的现代偶像剧打破了。现在有大批的人在拍偶像剧,但不知道这样的影响会维持多久,因为他们往往找来一些并不职业的演员、编剧、导演在拍,所以后劲不是很足。

  记者:想过拍电影吗?

  杨佩佩:没有想过。邵逸夫的太太找过我拍电影,我没有接受,因为我觉得电影与电视是两回事。很多电影人之所以拍不出好的电视是因为他们太轻视电视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拍出这么长的内容,还要吸引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央视版《笑傲江湖》不像武侠片,少一种“侠气”

  记者:你拍过《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等不少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片,如何看待内地版“武侠热”?

  杨佩佩:我曾看过几集内地版的《笑傲江湖》,我觉得拍得不像武侠片。因为武侠片就必须拍出“侠气”来,还要体现出“金庸味”来。而《笑傲江湖》等一些电视剧没有做到这一点。要知道拍武侠片不等同于拍《水浒传》。

  记者:正在上海拍的《飞刀又见飞刀》是改编自古龙的作品,你是怎么看待“古龙味”与“金庸味”?

  杨佩佩:我觉得“金庸味”比较有情节,人物很鲜活。往往一提到剧中的某人,人们的头脑中就会有画面感。而“古龙味”是追求一种意境感。

  记者:金庸对你所拍的他的作品是否满意?

  杨佩佩:金庸曾说“我的作品搬上荧屏,最好的是你拍的,最不喜欢的也是你拍的”。他认为最好的是我拍的《倚天屠龙记》,最不喜欢的是《神雕侠侣》。他觉得在《神雕侠侣》中小龙女居然穿上了黑色的衣服而不是纯洁白色。其实这也是著名服装师张叔平的标新立意,可能他觉得吴倩莲皮肤太黑了吧。


 
编辑:王艳红

相关报道:杨佩佩打造《中华英雄》 郑伊健携手李学庆 (2002-10-15 10:11:04)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