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2002年12月12日星期四
首页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广告服务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滚动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一把剪刀闯英伦:旅英华人企业家陈俊小记

2002年12月12日 17:21

  在英国餐饮业,陈俊是一个较有名气的实业家,在伦敦侨界,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而他自己的奋斗历程,更是许多海外华侨华人从艰难困苦中摸爬滚打,到站稳脚跟,继而在外国社会和华侨华人界赢得荣誉和尊敬的一个缩影。

  陈俊1932年出生于中国江苏扬州城外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侯只读过两年书,12岁随亲戚到上海谋生。当时扬州以三把刀——菜刀、剪刀和剃头刀而驰名,在上海开理发店的扬州人很多,他一开始也就在一家理发店当学徒。几年后,他辗转到香港,并在那里娶妻生子,后又从香港移民英国。

  陈俊说,刚到英国时,在人家的理发店打工,白天工作10几个小时,夜晚睡地铺。语言不通,寸步难行。当时由于许多英国人对中国根深蒂固的东亚病夫观念,不管走到哪里,华侨华人被称作“Ching,Ching,Ching”(中国佬)的蔑称常常敲击着耳鼓,带来难以忍受的屈辱。为了不再受这份屈辱,为了让妻子儿女过上好日子,他一个便士一个便士地积攒辛苦钱。终于他1964年在唐人街开了一家自己的理发店,取名“中国理发公司”,并雇佣理发师傅一起举业。

  凭着熟练的手艺和热情的服务,生意十分红火,不仅华侨华人顾客天天盈门,而且当地人也很喜欢到他的店里理发。随着资金的积累他又先后于1980年和1990年在唐人街和伦敦南部开设了两家餐馆,逐渐成为在英华人餐饮业中颇具实力的重要一员。

  陈俊现在作为旅英华侨工商联合会副会长,十分热心华侨商务并多次参与和组织当地华侨华人企业家回中国进行生意和投资洽谈,寻找商机。他还积极参与侨界公益和其他事务,并于1994年和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45岁和50岁生日时,两次当选全英华侨华人庆祝国庆主委。

  陈俊多次回国,为祖国改革开放后日益强盛感到由衷自豪。他回扬州、去上海、登长城、访泰山,心随祖国前进的脉搏跳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每次回去都有新的感觉,都有新的发现,都更多生一分亲近。中国“神州三号”实验飞船成功返回,他发贺电表示祝贺;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中共十六大召开,他又感到对祖国未来更充满信心。

  陈俊穷苦出身,上学不多,但对教育兴国感受良深。他说,他今天虽然算不上富有,但有餐安乐茶饭,愿意拿出部分资财为家乡兴办教育。从1991年到2002年,他先后拿出200多万元人民币,在家乡扬州助办扬州陈俊小学和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有两件事很让陈俊得意。一是在扬州大学子弟中学给学生们讲的一次课。他给他们讲小时候因国弱家贫遭外强凌辱的苦难历史,讲自己被侵华日军打骂的亲身经历,讲旧上海达官贵人的纸醉金迷和穷苦百姓的生活,讲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和改革开放后海外华侨华人生活地位的变化。校长和老师对他这种现在国内都很少有人愿意讲的革命传统教育给予极高的评价。

  另一件事是,他今年过70岁生日的时候,祝寿活动从简,拿出钱来资助在英国读书的来自国内的十几位优秀学生。一位名叫张虎的来自四川农村的学生给他来信表示:“您的奖学金让我节省时间和精力充分利用英国现有条件和设备,尽快完成学业。我将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学成回去报效祖国。”

  陈俊表示,比起其他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创业发展以及对祖国的贡献,自己的事业作为实在微不足道。但他那种心系祖国、竭尽自己绵薄“为祖国出点力”的心情却十分令人感动。

  来源:新华社作者:刘桂山


 
 

新闻大观| 中新财经| 中新体育 中新影视| 中新图片| 台湾频道| 华人世界| 中新专稿| 图文专稿| 中新出版| 中新专著| 供稿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