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
中新网分类新闻查询>>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大观>>国内新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特稿:“粤海铁1号”总设计师披露造船内幕(图)

2002年12月25日 17:18


“粤海铁一号”成功横渡琼洲海峡 中新社 资料图


“粤海铁一号”成功横渡琼洲海峡 中新社 资料图


12月25日,粤海铁路机车检修基地——粤海铁路海口机务段通过初验,下午2时10分第一列火车开进检修道轨进行调试。古月 摄

  中新网海口12月25日电 题:我是“粤海铁一号”总设计师

  ——访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俞宝均

  中新社记者 关向东

  我是MARIC的研究员,我是‘粤海铁一号’的总设计师”,见到俞宝均先生的时候,他温和而自信地自我介绍,透着工程设计人员的严谨。

  俞老口中的MARIC,是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在国际上的呼号,这是一个在船舶业有相当声望的国际设计机构。它成立于一九五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船舶研究机构,至今仍是中国技术力量最雄厚的船舶设计机构,拥有上千名船舶设计人员,中国船舶设计史上诸多的第一就延生在MARIC。

  凭借着设计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第一艘十五万吨油轮、第一艘为海上井平台配套的十五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等辉煌业绩,中国第一艘跨海火车轮渡“粤海铁一号”无可争议地成为MARIC最新的标志性设计。

  他回忆说:早在八十年代末,MARIC了解到海南省可能有建造跨海火车轮渡的需求,便开始着手对国际上跨海火车轮渡进行研究。一九九二年底,国务院批准粤海铁路通道立项,一九九三年他便参与了海南省赴欧洲考察跨海火车轮渡工作组,从此投身这项世纪工程。

  经过十几年与粤海铁路火车轮渡项目的“耳鬓厮磨”,俞老言语之间透露着对“粤海铁一号”的深情依恋。关于粤海铁路通道火车轮渡,俞老向记者讲述了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造船还是挖隧道?要有经济分析

  多年从事船舶设计的俞老,思想并不囿于船舶业本身的发展,而是将其置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中去思考。

  他说,跨海火车轮渡在国际上拥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应当说是一个成熟的行业,目前国际上仍有七十一条航线在运行,因此粤海铁路通道在技术和经济分析方面,有足够的可参照对象。

  他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从世界范围分析,任何一个岛屿经济与外界的沟通,均有一个类似的发展规律。即由最初的船舶混装运输起步,逐渐发展到对跨海火车轮渡的需求,随着经济总量的进一步发展而建跨海大桥、挖海底隧道。

  因此,他认为粤海铁路火车轮渡项目,既是现阶段关乎海南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同时也是一个阶段性项目。所以,应当以符合中国国情、海南省情的实事求事的态度,建造一条既有战略意义,又符合经济效益的跨海通道。

  俞老透露:在琼州海峡是造火车轮渡,还是挖海底隧道,十多年来有过多次论证,最终还是选择了火车轮渡作为海南的当期项目。

  他用一组数字来论证这个观点的可行性:海底隧道的报价在一百四十至一百六十亿人民币之间,而即将建成的粤海铁路通道全部投资则是四十多亿,其中火车轮渡本身仅两亿,轮渡加码头的投资不过十多亿。且不论琼州海峡海底百米深沟给海底隧道建设带来的技术难度,仅是就国内、国际工程报价而言,海底隧道对目前的海南经济来说都显得过于昂贵,而火车轮渡则是经济的、有效的。

  造船还是买船?要讲实事求是

  俞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九九五年、九六年期间,丹麦国家铁路公司(DSB)有一条跨海火车轮渡,因为原航行线路建造了跨海大桥,急于转让。

  当得知中国海南省既没有足够资金,又希望建设跨海通道时,丹麦方提出以渡轮作价入股,将火车轮渡转移到中国琼州海峡。这样的方案,猛一看十分有诱惑力。

  经过实地考察,一九九六年底,当粤海铁路通道总经理唐建伟、现总工朴英元赴MARIC调研时,俞宝均提出了反对意见,理由诸多。如:丹麦的火车轮渡是按照当地的海况设计,而两个海峡航运环境不一,海况差别较大,对轮渡的设计要求不一;丹麦的这只轮渡只运火车,无法装运汽车,而海南现阶段的火车运输需求有限,汽车运输则仍是海南跨海运输的主力,因此轮渡必须是多功能的,才能实现足够的经济效益;该轮渡客舱按照欧洲标准设计,过于豪华,不符合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原渡轮完全按照客运设计,载重量不够,难以承担货运车箱的重量,无法满足火车运载海南货物出岛的需求;非常主要的一点是,世界上所有的跨海火车轮渡均使用专用码头一对一配合,栈桥、码头要完全按照船型来配合建设,因此如果选择了一条并不是十分符合海南实际的渡轮,未来又仍只能按照此船型建造新渡轮,机会成本将颇大。

  粤海铁路通道筹备公司带着这样的意见,再赴丹麦考察,认可了俞老的判断;丹麦方也对这样的科学严谨的论证表示钦佩,称:丹麦的这艘火车轮渡的确不符合中国国情。

  第一回合,是造船还是买船,俞老以严谨的科学分析赢得了粤海铁路筹备公司的敬重。

  国产还是洋制造?要靠技术支持

  一九九七年,作为专家,俞宝均参加了粤海铁路跨海火车轮渡的可行性论证。专家们的一致意见是: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粤海铁路通道跨海火车轮渡,不引进丹麦轮。

  一九九八年,MARIC由俞宝均主持的设计组,为粤海铁路跨海轮渡进行的设计,通过了合同审查。

  其后的三年,因为一项国际咨询中心的鉴定意见,轮渡的建造进度延后了三年。该鉴定意见是:利用国外投资,支持粤海铁路建造项目。

  当时首选的是日本政府贷款。按照与日本谈判的贷款条件,粤海铁路通道日本贷款的百分之五十,要采购日产产品。分析认为,要完成这个额度,最大的可能是由日本建造跨海火车轮渡。

  造船大国日本的厂商对粤海火车轮渡项目跃跃欲试,但在与MARIC接触之后认为:这艘中国特色的跨海火车轮渡,仍然必须请技术力量雄厚,熟悉中国国情的MARIC进行设计,对这一评价,俞老至今仍津津乐道。

  此后,因为战略因素,日本不再考虑为粤海铁路提供贷款,事情似乎出现的新的转机。

  此时,西班牙厂商参与竞争,报价为三点五至三点八亿元人民币;而长期与上海江南造船厂合作的俞宝均,向粤海公司推荐上海江南造船厂为船舶的承造单位,最终以两亿元左右的报价,以及双方多年在中国造船史上有目共睹的配合,赢得了“中国铁路第一船”大订单。

  “粤海铁一号”设计的五大原则

  MARIC的设计到底是怎样打动了粤海铁路通道筹备公司?作为“粤海铁一号”的总设计师,俞宝均告诉记者,针对第一艘中国特色的跨海火车轮渡,MARIC的设计遵循了五大原则:

  一是多功能原则。以海南与内地物流、人流的流通方式,如果“粤海铁一号”仅仅是火车项目,那么赢利的预期不佳,极有可能出现亏损局面。针对海南大量汽车运输、散客运输以及特殊物品运输的需求,“粤海铁一号”在设计了客、货火车运输甲板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汽车运载甲板、散客运输甲板,由于目前琼州海峡航行的渡轮平均抗风能力不超过六级,因此能够抵御八级风浪的“粤海铁一号”就有了实现利润的空间。当然,这样的需求为MARIC的设计带来了挑战。

  二是抗风性能要高。“粤海铁一号”是纳入粤海铁路通道的项目,这意味着它必须纳入整个中国的铁路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轮渡功能,正点运营是基本要求。这个基本特征,要求“粤海铁一号”必须可以在各种恶劣的天气下保证通航,因此“粤海铁一号”的设计标准是在八级风以下平稳运行。据琼州海峡海况监测情况统计,一年之中八级以上风力的日子平均不超过五、六天,因此“粤海铁一号”的适航日期超过铁道部平均一年三百五十天的标准,其运载的火车完全可以纳入全国铁路网络编排运营。

  三是“耐波性”与“稳定性”要并重。俞老解释说:在船舶设计中,这是一对矛盾——在大海中航行,“稳定性”太好的船只,“耐波性”通常不太好;反之亦然。他打了一个比方:“不倒翁”因为重心很低,稳定性非常好,但是它稍一受力即波动不已。因此,设计中必须通过严格计算,控制轮渡合适的重心点,以期达到双赢。他透露说,“粤海铁一号”采用了船舶远洋航行需要的稳定性与耐波性的统一;为了保证运行的平稳,还首次在国内采用的“英特灵减摇系统”,可以有效地减摇百分之五十。

  四是安全性。因为“粤海铁一号”是我国第一艘跨海火车轮渡,它的安全性与适航性将影响人们对这一船种的认同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粤海铁一号”在设计中,为火车、汽车设计了多种绑扎装置,确保其在运行中不发生位移。同时还有先进的喷淋等救火装置、防爆电气线路设计,以及特有的水幕隔离装置,保证一旦发生火灾将灾区与逃生区、驾驶区隔离,其先进的救生撤离装置,确保乘客在海难时刻安全撤离。

  五是设备的先进性。为了体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跨海火车轮渡的先进性,MARIC在设计中采用了多项第一次在国内使用的船舶技术。如在中国轮渡上第一次使用的“单手柄操作系统”。

  英国劳斯莱斯公司提供的这套操作装置,利用计算机自动配置力量,只用一个手柄就将两台主机、两台舵机、三台侧推装置的力合成,使船舶控制成为一种享受。而以往轮船要向某一个方向调整,最少要使用七个以上手柄配合操作。

  此外还有舵的灵敏性,使得渡轮可以在原地进行三百六十度的回转;而首尾侧推设计,令渡轮可以平移靠岸、直线后退,这些设计使得港池、码头的工程量减少,节约了投资。

  在驾驶室,第一次在民用船只上设计安装了“黑匣子”,而以往只是在飞机上才用这种装置。其作用是航行数据记录仪,记录船的状况,主要是转速、主机、轮机、涡轮等的运行数据,并记录电视监控系统和雷达,在发生事故时加以判断。

  俞宝均动情地说:事实证明,中国的船舶设计、建造技术,完全满足了粤海铁路通道的需求,这是中国船舶工程技术人员的骄傲。


 
编辑:李淑国

相关报道:图文:“粤海铁一号”船桥港调试达标 将进行微调 (2002-12-20 09:16:57)
          首列列车驶上海口码头 粤海铁一号运载试验成功 (2002-12-16 14:25:29)
          新闻背景:粤海铁路通道 将于明年初正式通车 (2002-12-15 08:35:56)
          粤海铁路船桥港重载联合调试上午取得成功(图) (2002-12-13 14:31:36)
          火车驶上粤海铁1号 渡船与铁路栈桥对接成功(图) (2002-12-12 16:42:57)
          通讯:“粤海铁一号”停靠粤海南港码头目击记 (2002-11-25 22:43:00)
          述评:粤海铁路通道---海南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2002-11-25 18:38:17)
相关专题:粤海铁路开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