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应与经济实惠并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低碳生活,应与经济实惠并重

2010年07月20日 15: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昂贵”的环保让人望而却步

  中新网7月20日电 如今全世界都在呼吁人们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比如为自己的碳排量埋单、多吃素、选择有机食品、买节能电器、建零能耗社区等等。环保、节能以及为了下一代的生存等等环保口号总是能引起人的共鸣,让人心灵柔软,也会让人明白和谐共生的道理。

  但从现状来看,人们为环保,总难免承担一定的成本付出:一棵白菜,一旦贴上有机生态的标签,价格就是普通白菜的2~4倍;同样的家用电器,一旦被冠以节能的名头,就要比普通电器价格高出几百乃至上千元;一只普通的灯泡只要几块钱的价格,而一只品牌的节能灯泡却可以高达几十元;而一些宣称以环保为原则选取原材料的品牌,每件商品的价格,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不仅如此,当环保与时尚结合的时候,它的奢华让普通人更加难以理解。当以环保名义出现的 “I’m not a plastic bag” 棉布袋一经面世就受到众人的追捧。虽然它才上市的时候只需要5英镑,但是几个月后价格就翻了几十倍,在ebay上,它的价格被炒高到199美元,饶是如此,想要把它领回家,还是要靠拼抢和运气的。

  “I am not a plastic bag”帆布包

  而该款包在台湾发售时,更是引发了因强烈推挤导致的受伤事件,场面非常火爆。在它之后,Hermas推出了既能当皮夹,又像丝巾的“SilkyPop”,售价接近1000美元;Chanel也是不甘落后,推出了1000美元的环保专利手袋,如此高的价格,让普通公众觉得环保让人难以亲近。

  寻找环保与实惠之间的平衡

  面对这种奢华的环保风尚,我们不禁要问,选择环保,是否真的就只能选择“昂贵”?当环保成为一种责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在环保和实惠之间寻找平衡呢?

  纵观国外的环保成效,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对环境保护进行的经济鼓励及优惠政策对于环保的实现起了显著的作用,在一定领域和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方说,美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很重视,大部分资金投入都由政府承担。为加大流域上游地区农民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美国也采用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即由流域下游水土保持受益区的政府和居民向上游地区作出环境贡献的居民进行货币补偿。通过这种经济补偿的形式,对居民既能获得切实的实惠,也更进一步的激励了环保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

  而这些年,我国政府也在此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尝试,以汽车行业来说,“节能减排”早已是行业的重要工作,早在2007年我国颁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将汽车行业作为管理的重点。2009年,国家对1.6L及以下车型实行减免购置税的政策,10%的购置税下调到5%,为消费者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

  进入2010年,虽然购置税有所调整,提高到7.5%,但是在今年6月1日,我国又颁布了一项旨在鼓励节能环保小排量车消费的新政策,将发动机排量在1.6L及以下,综合工况油耗比现行标准低20%左右的汽油、柴油乘用车(含混合动力和双燃料汽车)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并将在全国范围推广。按照相关规定,中央财政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按每辆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由生产企业在销售时兑付给购买者。通过这些政策,用一定的经济实惠来刺激消费者选择更加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让公众在投身环保的同时,更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这样的方式无疑使更多的民众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