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冷 专家称不应再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车市遇冷 专家称不应再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3)

2010年08月10日 02:17 来源: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经营者问小李什么时候能交定金定车时,他显得很犹豫。

  小李告诉记者,虽然目前自己贷款买了房子,但首付的80万是父母垫资的,他不愿再开口向父母要钱买车,而凭自己的实力去购买又显得很不现实,综合多方因素,小李决定再考虑一下。偌大的一个汽车市场,小李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依然没有收获。

  北京市民 李一南

  李一南:我们一方面要面临这个房贷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想迫切需要,因为工作或者说生活的需要,需要有一台车这个矛盾就更加凸显出来了,而且如果是说我不想跟父母寻求帮助的话,通过自己来说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

  小李居住的位于东四环的一个住宅小区,目前每平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两万七千元。去年一月份,小李的父母花了80万贷款70万,为他买下了这个64平米的房子。小李告诉记者,他平时很节俭,经常自己在家做饭,很少外出消费。但是毕业工作后的这两年,在薪水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房贷的压力,物价的上涨,生活成本的增高,为他的购车计划增添了很大难度。

  北京市民 李一南

  李一南:用于生活支出,比如说吃饭,比如说买菜这方面支出可能相应来说要提高一些,比如给你考虑去买车的钱,资金可能相对就会减少,所以说这方面综合其他外部因素的话,对于你这个买车计划也能产生一定的压力。

  一方是工作需要迫切需求一辆汽车的美好愿望,一方是过度的支出,影响收支平衡的生活压力,小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

  北京市民 李一南

  李一南:肯定工资的一半,或者一半多一些一定要还房贷,剩下的钱吃饭包括一些比如采访的一些交通支出,所剩无几,然后用所剩无几的钱去幻想一个,价值可能十几万二十几万的车真的是比较难,比较难以实现。

  王晓,35岁,在北京一家公司做财务总监。谈起买车,他说两年前就有打算,但汽车价格的一路下滑是他至今还在观望的原因之一。

  王晓:我可能首先买一个大众的捷达这种,就是说比较实用型的。

  王晓住在北京市北五环外的一个小区里,一家三口就挤在只有40平米的房子里。记者看到,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几乎占据了全部空间。

  王晓:一个就是说我们在北京还属于一个工薪阶层,工薪阶层毛收入可能看起来相对还可以,但是它的可支配收入已经被挤压的不多了。

  王晓透露,爱人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孩子,所以全家的毛收入就是他一个人的工资,大约一个月一万块钱左右。这样的收入在北京已经算高了,但王晓给记者算了一下他的可支配收入,离买车还有一定距离。

  王晓全年收入12万。老家的父母一年生活医疗费大约1万,为父母买的房一年还贷36000,孩子教育2万,全家休闲医疗1万,请客送礼1万,一家三口日常的支出2万。通过计算,王晓一年的可支配收入是14000元。

  王晓:其实我们到了30多岁,按道理来说应该考虑到未来养老的支出,这一块实际我们还没有考虑到,那么现在我们,像我们的住房条件在北京还属于说比较小的,那么也有一个住房改善的需求,或者说也是个燃眉之急。但是房价很高,就是房子产业的价格过高,实际上它跟汽车是互斥的,它挤压了汽车的消费空间。

  王晓告诉记者,其实他已经看上了大众的宝来,大约10万出头,但如果真要咬咬牙借点钱买的话,他只能选择8万的捷达。

  除经济因素之外,王晓感到,现在的交通拥堵也是他观望的另一个原因。

  王晓:我如果坐地铁的话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就是开车的话大概也得一个小时左右,但实际上这个路程是大概是30多分钟。堵的很厉害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基本上是每天必堵。实际有时候我看他们开车也是很烦燥,有时候坐公交我们迟不了到,开车反而迟到了。

  从刚才小李和王晓的犹豫中,我们看到,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不愿意买车,但高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又让他们在面对汽车的时候犹豫再三。消费者的冷静与汽车厂家扩张产能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照,那么,怎么改变汽车市场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呢?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虽然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但由于对汽车市场前景的看好,很多车企都没有停止产能扩张,而是继续建设新生产线,并同步增设新的4s店,有媒体报道称,近日小众品牌斯巴鲁的国产化吸引了如一汽、上汽、北汽、奇瑞、江铃多家国内企业,竞相争取与其开展国内合作机会,徐长明认为,虽然近几个月汽车销量逐渐减少,库存逐步增多,但整个汽车产业仍在以20%-30%增速进行扩张。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徐长明:这种扩大方式从整个产业来讲肯定是不可持续。确实我们现在做分析还有十几年的一个快速增长期,就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还会有十几年,但是每个企业都不认为我只增长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十左右,我认为我得增长20%、30%。

  由于汽车市场在上半年供大于求,多家汽车企业销售数量未达到全年计划销量的一半,如奇瑞汽车上半年完成年计划的43.65%,比亚迪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的36%,长城汽车完成了30.45%,力帆汽车仅完成了26.29%。本月初,比亚迪宣布将2010年的汽车销量目标下调25%至60万辆。而其他很多没有完成半年销售计划的车企仍没有减产动向,因此很多厂家在实际销售量与目标销售量产生差距时通常采用促销方式提高销量,对此徐长明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徐长明:我觉得企业最好的办法呢不是打价格战,还是最好是把这个产量计划做一些,跟据市场的变化做一些市场的调整。两个大众为代表的跨国公司的今年产能是严重不足的,那么以自主品牌普遍来讲,产能是有点,排产计划有点偏高。你自主品牌去年增长速度非常之快,他去年的市场形势来排今年的产,而今年恰恰由于三线市场往下回调这个速度,又影响了低端车的销售,所以这样的话今年自主品牌的排产计划,应该说比市场的需求高的程度更多一些。

  苏晖向记者表示,虽然目前我国汽车市场供大于求,库存量明显增多,但这并不会对整个汽车业产生严重影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苏晖

  苏晖:仅仅是库存在增加,说明了一个趋向,就说明了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的增速在减缓,只能说明这个问题,还不足以影响当前汽车汽车。因为中国的汽车消费潜力还非常大,就中国还处于刚性需求阶段,也就是中国还有70%以上的人是在第一次买车.

  苏晖表示,虽然去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长迅速,新车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目前我国还并不真正的汽车销售大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苏晖

  苏晖:只能说我们是新车销售的汽车大国,新车生产的销售大国,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消费大国,因为美国去年尽管卖了不到1100万辆汽车,但是它同时卖了5000万辆二手车,那么它就将近6000万辆车,我们国家你去年买了1360万辆新车,但是二手车仅仅卖了330万辆。

  针对目前国内汽车销售情况,苏晖则建议出台进一步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 苏晖

  苏晖:比如说二手车,鼓励大家进一步销售,因为二手车消费量越大,越会刺激新车的消费,再一个就是能不能力度再大一些,比如说节能补贴的力度再大一些或者范围再广一些。

  徐长明与苏晖均表示,目前整个汽车业并未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但徐长明对接下来是否需要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政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徐长明:不应该再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你这个整体上的速度现在已经相当快,去年是50%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又是50%的增长,这种增长对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应该都不是很健康的,他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扩大产能,但这样的一个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汽车产业。需要石油的供应,需要停车场的建设,需要道路的建设,它这些都有一个节奏,那你汽车如果连续几年40%、50%的增长,肯定就是你自己能增长,环境也承受不住。

  徐长明认为虽然目前不应继续出台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但是政府应该合理调整与汽车消费相关的税种结构。徐长明告诉记者,在汽车销量前十位的国家中,我国汽车生产环节税费水平和其他国家基本持平,但汽车消费环节中包括10%左右的购置税,不同排量的消费税以及购车后所需缴纳的养路费、过桥费等综合税费仅次于日本,位居全球第二,徐长明认为在目前发展阶段这些综合税费偏高。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徐长明:偏高了,但是这个减下去呢我觉得也很难,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把建设的税种打乱,然后重新做一下,现在是税收的税种结构不合理。最好把大部分的税放在油价里面去,把油价跳上去,这样的话大家就你买大车,耗油多你交的费用就多,这种对我们国家整个汽车发展也是健康有利的,然后还能对环保节能做出贡献,这是最好的,

  半小时观察

  市场似乎永远在和汽车厂商们开玩笑,去年汽车市场出人意料地爆发出近50%的增长率,让很多汽车厂商措手不及,一度供不应求,产能极为紧张。然而,今年当各家厂商们纷纷扩大产能,制定出超高的产销目标时,市场的热度却又突然一下消失了。令人捉摸不透的市场恰恰也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尽管我们的汽车市场论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行业的成熟度和竞争力还远不是全球老大,不仅很多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而且对市场的深度把握上,我们也缺乏相应经验。就拿去年和今年的对比来说,国内的汽车消费会在哪些方面受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将给汽车消费带来哪些变数?政府相应会做出哪些政策调整?相信如果厂商真正做过系统调研和科学论证,就不会一再踩错市场的步点。一个行业成长需要的不但是数字,更需要经验和能力,对国内汽车厂商来说,也是如此。(主编:庄严 编导:张姝 摄像:刘勋 樊建恩 景延 沈焱 陈艳波)

参与互动(0)
【编辑:朱鹏英】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