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升级 中国汽车入俄门槛提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非关税壁垒升级 中国汽车入俄门槛提高

2010年08月12日 13:43 来源:经济观察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了发展本国汽车工业,同时提高外国品牌在俄罗斯当地国产化比例,俄罗斯正酝酿为外国汽车进入当地设置更高的非关税壁垒。

  俄罗斯商业日报《生意人报》周一(8月9日)报道称,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日前提议,要对外国厂商在俄组装汽车业务的外围产业加强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旨在推动本土汽车企业发展。

  按照上述提议,凡是进入俄罗斯当地销售的外国品牌汽车,需要在四年之内建成多条生产线,这些生产线至少要拥有30万辆汽车及20万部引擎或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另包括一条冲压生产线和一家当地汽车设计部门。为此,俄工贸部还提议,每家公司应至少投资5亿美元。

  目前,俄罗斯汽车工业组装制度是由政府2005年通过的166号政府令规定的。政府令允许投资者以优惠关税(0-5%)进口汽车零件,要求其在7年内建成年产至少2.5万辆组装汽车的生产线,并使汽车国产化率达到70%。

  目前,通用汽车、日产、丰田、福特、雷诺和大众等大型外国汽车生产商都根据该制度在俄罗斯开设了组装厂。另外,一些俄罗斯企业也利用该政策组装外国品牌汽车,比如Sollers汽车公司生产菲亚特和双龙汽车。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的数据,2009年在俄罗斯境内组装的外国品牌汽车为36万辆。

  此前,来自中国的奇瑞、长城、吉利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企业都曾跃跃欲试,并把俄罗斯作为重点开发的海外市场。不过,随着2008年俄罗斯相继出台一系列提高汽车进入的门槛,如施行更为严格的欧Ⅲ排放标准,提高对进口汽车的认证标准,检测项目明显增多,并暂停一年小批量(150辆以下)进口等,中国汽车开始大批量撤出俄罗斯。

  据悉,如果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的提议成为正式文件出台,意味着有计划在当地组装汽车的中国企业都将无功而返。

  俄罗斯《生意人报》对此评论道:在四年内建成每年30万辆汽车的组装能力,目前任何组装企业都无法达到这一数字。此外,还建议要求投资者在四年内建成年产15万套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身的零件生产厂。不过,目前没有一家投资者拥有这样的生产能力。(杨小林)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