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五成车内藏“炸弹”:生鸡蛋都能被烤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高温下五成车内藏“炸弹”:生鸡蛋都能被烤熟

2010年09月01日 14:11 来源:汽车007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四,上海地区的地面温度达到39℃,记者来到沪上的5个室外停车场对200多辆车进行一个初步调查,调查结果让人惊讶,超过5成的私家车内摆放着“危险品”。

  上海的气温节节攀升,在网络某论坛上记者看到了一网友发表的“生鸡蛋放在汽车内被烤熟”的帖子,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有的网友甚至将自己的车戏称为“桑拿车”。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报展开了一场车内危险品调查行动。

  近半私车内有“危险品”

  停放在烈日下的车内气温到底多高呢?记者上周在瑞金医院停车场用电子温度计分别测试车内温度升高的过程。在车内温度为20℃的情况下,关闭空调并熄火,停放在下午2点的烈日下,在5分钟内车内温度迅速上升30℃左右,达到了50℃。

  同样,记者用电子温度计分别测量了几辆没有任何遮挡的汽车,结果显示,汽车车表温度平均高达40℃左右,而深色汽车的车表温度更高,达到45℃左右。据了解,车内温度上升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热量通过玻璃进入车内,另外汽车体表也向车内传导了一部分热量。在如此高的温度下,封闭的车内空间的温度势必比车外更加炎热。

  在炎热的车内空间中,打火机、老花镜、电子产品、香水和一些碳酸饮料都容易产生危害。本报记者在对本市5个户外停车场近200辆车通过观察摆放在车内仪表盘或者中控、前挡玻璃等会被太阳直射的位置寻找“危险品”。其中将打火机摆放在仪表盘上的车辆占整个调查比例的3%、而车内摆放未开封的碳酸饮料的车辆接近整个调查比例中的9.5%。相较于打火机和碳酸饮料等物品,最容易让车主忽视的是老花镜和电子产品,在调查的200辆车中,分别占据28.5%和21%。而在调查中车内摆放最多的就是香水,特别是在中控台位置,有76辆车的中控上摆放着车用香水,占据调查的38%。其中新车为多。

  危险品易引发爆炸自燃

  “这些东西为什么会造成损坏,最坏的结果会如何呢?”在记者调查中,这是车主询问最多的话题。事实上,从目前不少车辆损坏的案例看,车内的打火机、老花镜、电子产品、香水和一些碳酸饮料等最坏的结果就是引发爆炸,一般情况会加速车内装饰的老化等现象。

  据悉,老花眼镜或者远视眼镜等都属于在阳光下极其容易引发火灾的物品,光学专家告诉记者,老花镜属于凸透镜,容易将光线聚在一起,如果长时间聚焦光线,导致焦点温度过高,除了加快内饰的老化程度外,严重的还会烤坏车内的塑料饰板,甚至导致车辆自燃。而电子产品,如GPS、数码相机、MP3甚至手机等物品都装有电池,电池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里,会发生鼓包甚至爆炸的危险。另一方面,汽车香水中富含酒精,一般为30%,有些甚至高达60%-70%,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的香水就可能发生爆炸,但客观的说,汽车香水起火的概率并不高,最多在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下,车中的香水会没有香味。

  人为损坏保险公司拒赔

  “我根本不知道原来GPS也不适合放在阳光下。”车主张先生在接受调查时这样回答。记者发现在调查的200名车主中,有接近40%的车主不了解电子产品会造成的危害,有30%的车主曾经在夏日阳光直射的情况下在车内放置过打火机和碳酸饮料等物品。同时,几乎接近90%的车主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车内物品引发的车辆损坏,保险公司都会进行赔偿。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上周记者致电人保、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天平汽车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询问由打火机、老花镜、电子产品、香水和一些碳酸饮料等引发的车内饰损坏是否进行赔偿。所有的保险公司都给出不予赔偿的结果。一位理赔员告诉记者,打火机、老花镜、电子产品等物品爆炸或者引发内饰损坏等情况一般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因为损坏的源头是由于车主摆放物品不当引发的损失,属于人为原因损坏,而对于人为因素保险公司一般不予保险赔付。

  友情提示>>>

  对于车主来说,如果打火机、老花镜、电子产品、香水和一些碳酸饮料等一定要摆放在车内,本报建议不要将这些物品摆放在无遮挡的汽车的前挡、仪表盘和中控台上,而是将它们移到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区域,比如手套箱内。

  在车辆静止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尽可能降低车内温度。首先,可以使用遮阳板,遮阳板有吸附式与静电式两种;其次,在方向盘上及座椅铺上白色毛巾,因黑色部位十分容易吸热,以免刚上车时方向盘热的碰不得;第三,尽量将车子停在树木或大楼的阴影下。但缺点可能是易沾到树的汁液,有些树汁会黏在烤漆的表面,长期放着不管的话,会伤害烤漆表层。(许诚玮)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