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激辩“产能过剩” 专家:应高度重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车市激辩“产能过剩” 专家:应高度重视

2010年09月07日 06:57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可谓是一言激起千层浪,国家发改委官员的一句“将坚决抑制汽车产能过剩”,便将一直以来争辩不休的“汽车业产能到底是不是过剩”之争,再次推上了风口。“产能过剩?马上就是‘金九银十’了,我们的销售人员都在准备加班,眼下很多车型也都没货,没有看出来有啥‘过剩’的呀。”昨天,亚运村车市的一位经销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车企的市场化程度是很高的,企业的生产都会根据市场及时进行调节,这其中也包括来自经销商的反馈,所以对于汽车企业的产能这方面,相关部门其实没必要过多担心。”

  ■发改委: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日前,国家发改委官员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抑制。这位官员表示,2009年,我国实现了1364万辆的新车销售,许多企业纷纷制定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新一轮扩产潮已经开始。据调查,我国主要30家汽车企业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而工信部官员也在日前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

  据悉,国内车市在去年以1364万辆新车销售业绩问鼎全球第一大车市后,国内汽车企业的信心也因此爆棚,并相继制定了规模庞大的扩产规划,比亚迪、吉利、奇瑞、华晨、江淮等自主品牌也均计划到2012年产能达到百万辆。

  ■车企:市场还有增长空间

  针对“产能过剩”的说法,大多数车企表示“不认可”,也有部分车企表示“至少不会马上显现”。“建设新工厂和生产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市场仍然有增长空间。”部分车企表示,“更何况,如今的车企早已经和市场接轨,也和国外车企肩并肩在车市竞争多少年了,肯定不会盲目扩产的。”

  江淮汽车则表示,对于汽车业产能是否过剩也不能统一而论,比如经济型轿车,不但没有过剩而且是产能严重不足;再比如轻型卡车,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绝对过剩的情况;比如中级以上轿车,产能上可能会有点富余,但是也绝对没到过剩的程度。

  ■专家:无论是否过剩都应引起车企高度重视

  业内有关专家表示,如果按照有些方法的统计,去年底国内汽车行业产能是1400万辆左右,可是今年的销量预计将达到1700万辆,也就是说,还有300万辆的缺口;2012年的销量预计为2000万辆,2015年的销量预计要超过3000万辆,这样看来,车企们在2015年的3124万辆产能规划也是不会过剩的。

  “但是,毕竟很多利好政策对车市的刺激效果已明显减弱,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释放,库存达到了上限,这些都应该引起车企的高度重视。”业内有关专家强调说,由于汽车行业在短期内出现井喷式增长,可能会使企业的投资速度出现更快增长,因此出现的产能过剩危机,是值得企业关注的。

  ■消费者:产能过剩对消费者有好处

  “我们觉得目前国内汽车产业基本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即使有点过剩,也可以通过开拓市场等办法解决。”昨天,记者在亚运村车市采访的大部分消费者则认为,“就算是产能过剩,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车型;产能不足的时候,不仅断货,厂家和经销商还会加价,损害消费者利益。”(文/陈筱红)

  相关新闻

  北美8月汽车销量大跌两成

  本报讯 就在中国车市8月创下同比增长55%的佳绩时,大洋彼岸的北美车市却是一片萧条。记者昨天获悉,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北美汽车销量降至今年2月以来最低点,仅为99.75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下滑5%,创下了自1983年以来最低的8月销量。

  据悉,通用、丰田、本田、福特等厂家都出现了同比和环比的下滑。其中,日系厂家的跌幅最大,在美国销量前十的汽车生产商中,日本三巨头占据跌幅榜前三名。丰田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34%至14.8388万辆,下滑幅度居美国8月汽车品牌销量跌幅之首。另外两大日系企业本田和日产在8月的销量也出现明显下滑,销量分别为10.8万辆和7.6万辆,同比分别下跌33%和27%。通用汽车美国销量同比下跌24.9%,下降至18.5万辆;福特美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降10.7%,轿车和卡车的总销量降至15.7万辆。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