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贴膜市场乱象存在多年 需要强力监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贴膜市场乱象存在多年 需要强力监管

2010年09月07日 10:55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某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汽车用品市场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超过6成汽车贴膜都是山寨货。这些产品虽质量低劣,却都卖得并不便宜。执法人员还发现,这些劣质贴膜的名字都非常响亮,比如“杜邦蓝钻”、“威固晶钻”、“3M视窗”等,明显在傍杜邦、威固、3M等这些世界知名品牌,迷惑消费者。

  汽车贴膜市场乱象并非一地一时,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已存在多年了。业内专家不无担忧地指出,劣质贴膜基本上都不具备其所宣称的功能,不仅容易褪色,起不到任何隔热作用,而且在热效应下容易老化变质,分解挥发出一些有害驾乘者身体健康的物质。另外,由于劣质贴膜很容易产生光的折射,从车里向外看总有雾蒙蒙的感觉,容易使驾驶者产生视觉疲劳,诱发交通事故。

  其实,我国汽车贴膜市场真正形成才短短十几年时间,市场相当幼稚,存在问题似乎也有其客观原因和必然性。一方面,虽然欧美等汽车发达国家已经对贴膜采取管制措施且消费者也逐渐放弃了贴膜,但刚刚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人却难以在汽车消费上快速成熟理性,对被宣传具有“隔热、防紫外线、私密、防爆、美观”等功能的贴膜,抱有美好幻想,很容易形成现实需求。想想看,每年超过1000万辆的汽车需要贴膜,这会催生多大的市场?正是这种需求刺激了汽车贴膜市场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年时间内竟冒出了数千个贴膜品牌,加之利润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整个汽车贴膜市场很快就陷入了群魔乱舞的局面。

  概括而言,汽车贴膜市场乱象有这么几个主要表现:一是进货渠道混乱,滥竽充数的小企业、小作坊大量存在。前文提到的“傍名牌”,即为这些企业常用伎俩,而这种“山寨”也最容易惑人惑世。二是成本低、利润大,形成了一条“暴利链”。车膜利润可达十倍甚至数十倍,以至于业内有“卖膜比卖车赚钱”的说法。三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这一点,许多商家大肆忽悠,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而缺乏经验的消费者又大都有盲目相信进口货的消费心理,这也助长了商家的“山寨”洋品牌抬高要价的不良行为。

  面对这种市场乱象,虽然早就“是该整顿的时候”了,但见到效果的整顿却一直没有成形,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据知情人士透露,看着如此混乱的贴膜市场不管,政府监管部门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不作为,而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陷于不知如何来管的尴尬。比如,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汽车贴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而且,车膜产品到现在一直未被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的目录范围内,它们进入市场几乎没什么限制。也就是说,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市场标准不健全,让市场监管空置,无法挡住假冒伪劣贴膜进入市场,结果却让它们遮挡了市场阳光。

  既然明白了该出手时没出手是因为根本没有一只有力的“手”,那么现在的第一要务当然就是尽快打造这只“手”了。据悉,前些年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曾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了一些限制或禁止贴膜的措施,但由于相关规范缺乏强制性,其作用一直很有限。看来,必须“强制”起来,这些措施才能真正给力。当然,在做好限制工作的同时,通过市场手段提高贴膜品入市门槛,把牢产品质量关,对市场进行疏导也很重要。去年年初,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实施的《汽车玻璃窗膜技术规范》,即意在通过设立一道技术门槛,对市场进行正本清源。如果再进一步,今后将标准上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效果当更加显著。(胡立彪)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