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优惠概念大不同 消费者购买节能车应留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补贴、优惠概念大不同 消费者购买节能车应留意

2010年09月07日 13:4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补贴与优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者在选择节能汽车时应留意。

补贴与优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者在选择节能汽车时应留意。

  节能汽车财政补贴不得纳入企业优惠额度,避免经销商将补贴与优惠幅度合二为一

  据财政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不得将财政补贴纳入企业优惠额度,对违规者将加大处罚力度。对此,东莞的众多汽车经销商表示,从第一批获补贴的车型到第二批车型,他们都在严格的执行着,而且绝对是从车款里扣除3000元补贴款,消费者也在购车的过程中享受到国家所补贴的3000元。

  政策不得以优惠形式来补贴

  根据国家政策,消费者在购买排量1.6升以下并且油耗水平能够达到节能标准的入围车型时,可从经销商处以直接从车价中扣除的方式获得3000元国家补贴。

  根据相关规定,节能汽车推广企业及其经销商要把企业销售优惠和政府补贴严格区别开来,先按享受企业优惠后的实际价格出售节能汽车并开具销售发票,再将政府补贴兑付给消费者。不得将财政补贴纳入企业优惠额度,不得以已享受价格优惠等为由拒不兑付补贴,不得因政府补贴提高节能汽车销售价格。

  解读:规范汽车市场的环保补贴

  “国家出台这样的通知,正是因为很多的经销商没有真正把这个作为国家财政补贴,而是作为了一个利润点,这样其实是变相剥夺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认为经销商应该以此为契机,为新车的销售增加卖点,促进销售量的增长。”汽车专业人士吴涛分析认为。

  汽车业内人士张小军也认为,政策的出台,是避免经销商将补贴与优惠幅度合二为一。补贴政策众人知晓,而优惠幅度时有不同。有些经销商名为优惠,实为补贴。这样一来实际上是补贴未到达消费者身上。

  广汽丰华美店市场部经理黄韬表示,该政策是为了规范汽车市场的环保补贴,使补贴能最大地推动销售。

  广东国际车展市场部人士易君昌也表示,该政策的出台,是规范经销商的销售行为,将实惠真正让利于消费者,明白消费。

  汽车专业人士尹宏灯建议消费者在商品议价过程中,要分清楚商品本身的优惠额度和国家的补贴政策;在合同上最好要求经销商注明清楚。这样,也有助于买卖双方议价过程的清晰,避免日后合同的争议。

  效果:大部分经销商能认真执行

  据记者了解,在东莞的汽车市场里,获国家补贴3000元的节能汽车,均能在车款里直接减掉3000元。而且有部分车型,除了3000元补贴之外,还有经销商自己给出的优惠。“国家补贴了3000元,再加上我们给该车型也优惠到近3000元,消费者购买此车就可以少付6000元。另外,还有大礼包相送。节能补贴政策非常利民,也利于我们的销售。”莞太路一4S店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由于东莞车市近几个月来的销量一直上不去,而且库存压力又大,市场竞争也非常的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适逢国家推出了第一批、第二批的节能补贴车型,从而也增强了经销商的信心,也让部分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停止观望,开始出手购买。

  有汽车专业人士认为,节能汽车获补贴的政策出台,多多少少都拉动了一些销量,让车市淡季打响了节能风。因此,各汽车经销商都会认真执行国家推出的政策,都会认真地将补贴款实实在在给消费者减免。

  “有某些汽车品牌隐瞒补贴而借补贴增加优惠幅度,造成客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解为所购车型的优惠加大,这等于节能汽车补贴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存在某些汽车品牌经销商因考虑成本和利润的平衡,在原市场指导价的基础上,稍微抬高后再提出优惠,不过这种情况应该比较少,毕竟现在哪个品牌没有一定的库存压力呢?

  上海大众鸿燕车行市场部人士认为,政策的出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消费者能够真正享受到国家的节能惠民补贴,促进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销量。

  对于一些经销商将补贴当优惠,有消费者表示,他们有时候也会被经销商的一些优惠促销弄糊涂,因为补贴与优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他们在选择节能汽车的时候,也会留意这一点。 (钟宏连)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