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堵车背后的思考 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问题再追踪(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大堵车背后的思考 京藏高速公路堵车问题再追踪(2)

2010年09月08日 10:5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变“方便管理”为“方便司机”缓解眼前堵车

  如何让眼前的京藏高速公路先“通”起来?多方人士呼吁,需要公安、交通、沿线省份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转变方便自我“管理”的管理方式为方便“畅通”的服务方式,拆除各自设立的有形和无形“关卡”。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建议,其一,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煤炭供求双方合理运输,适当控制或减少近期的公路集中运煤,可从源头上减少运煤货车;其二,建议山西对过境运煤车辆取消或减少征收煤炭资源税,可以有效分流车辆绕行山西,缓解京藏高速上的压力。

  河北、内蒙古交警建议,北京方面应对八达岭高速“死亡之谷”路段进行调研,可否修建辅路或者以其他方式延缓坡度,创造重载货车安全通行条件;在部分路段增设应急出口或紧急停车区,以及增加值勤岗位和救援设施,缩短事故处置时间;应尽量缩短瓶颈路段的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司机们呼吁,进一步加快事故处理速度和收费站的放行速度。内蒙古巴彦淖尔货车司机王龙在受访时说,公安部交管局今年6月曾部署三省市的交通管制点不要长时间封路,而要均衡放车,期待尽快落实,引导车辆有序通行。

  不少专家提出,应从上到下建立公安、交通联合“保畅通”协调机制。尤其在一线路段,要建立由一线公安交警、一线公路路政共同参与的协调结构,明确规定,封路必须由协调机构联合作出决定,才能实施。

  李爱民建议将“保畅通”列入对交警、路政的考核指标中;路政部门要督促公路建设和养护单位科学施工,避免因路拥堵。

  釜底抽薪才能根本解决长期堵车

  事实上,持续上演的京藏高速大堵车已引起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和北京、河北、内蒙古的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紧急行政措施缓解堵车。

  “穷尽办法,竭尽全力。”杨钧说,京藏高速堵车已有好几年,为缓解拥堵,京冀蒙公安民警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夜以继日,坚守岗位,超负荷工作,始终奋战在第一线。这次大堵车出现后,公安交管部门在此基础上,更是采取了各种超常规措施来推动堵车的缓解。

  今年以来,公安部先后3次召集京冀蒙三地公安厅局负责人协调疏堵问题,建立应急处置勤务协作机制,成立三级疏堵保畅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公安消防、交管部门与路政、医疗等部门建立交通事故和故障车辆应急处置机制;6次派工作组赴京藏高速公路北京、河北、内蒙古段;并与交通运输部召开协调会,挖掘内部潜力,全力疏导交通。

  交通运输部也做了大量工作。交通运输部指导北京等地交通运输部门配合公安部门加强交通管理,加大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力度;加强沿线收费公路规范化管理;为过往车辆和驾乘人员、旅客提供便利服务等。重点加强公路养护和桥梁日常检查、检测,确保行车和桥梁安全,提高通行效率;督促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科学施工、合理施工,避免出现新的拥堵路段。

  为何各方不遗余力,却仍还解决不了堵车?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认为,目前采取的措施,如同在表皮“挠痒痒”,治不了内脏里的病,未来几年内堵车并不会消失,应着眼长远,采取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

  首先,要加快路网的规划和建设速度,提高通行能力。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运输处处长吴春耕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同意内蒙古实施呼和浩特至包头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抓紧审查京藏、京新(疆)高速公路内蒙古段分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北、山西两省抓紧京藏、京新高速公路分线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北京市将开工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的另“半幅”,修成3车道,作为进京方向货车专用通道使用,现在的2车道改为出京方向,将在10月开工,预计明年能通车。

  其次,要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的高度,改变以公路运输为主进行长途煤炭运输的方式。把铁路货运放在重要位置,研究论证并推动北京西北方向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可在适当地方建设铁路煤炭运输集散中心,将现在的公路长途运输改为从中小煤矿向煤炭集散中心的短途集疏运,由铁路从集散中心外运到港口。

  第三,要进一步探讨坑口发电模式。目前,我国已经上马在煤炭基地建电厂发电、再长距离将电输送到需求地的特高压项目,这些项目既避免了煤炭长距离运输的压力,又避免了南方电厂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对这些项目要尽快研究应用,进一步调整我国能源供应结构。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