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解释:高速通行费“逢二进五”算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相关部门解释:高速通行费“逢二进五”算法

2010年10月20日 09:54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走高速公路要交通行费,这个车主们都知道;小车的高速通行费每车每公里为0.4元,不少人也知道。但具体每次高速通行费用到底怎么算出来的,可能大多数人就不是很清楚了,反正都是收费员说多少就给多少。

  最近,杭州的哥凌师傅走了一趟杭徽高速,对高速收费有了疑问:上高速走了不到30公里,居然收费25元。

  除了四舍五入

  还有“逢二进五,逢七进十”

  10月8日下午,杭州的哥凌师傅接到一单生意,送客人去临安。他从杭州西上了杭徽高速,从临安出口下高速,收费25元。凌师傅觉得有些贵,因为送客人要紧,还是交钱走了。不过他决心问问清楚。“总共跑了不到30公里,高速收费公示写得明明白白:每车每公里0.4元。这25元到底怎么算出来?”

  送走客人后,凌师傅拨通了杭徽高速服务监督电话,工作人员告诉他,25元通行费是由三部分组成的:高架叠加费+车次费+公里路费。

  以凌师傅这次行车为例,5元的高架叠加费、5元的车次费以及15元的公里计费。其中高架叠加费是指,四车道以上而且连续里程长达十公里以上的高架桥叠加收费;车次费是指,车辆每通行一次就需要交一次通行费。

  这两笔共计10元的收费,凌师傅表示可以理解,那15元的公里路费又是怎么来的呢?工作人员解释:杭州西到临安里程是29公里,每公里收费0.4元,费用应为11.6元,四舍五入后计12元;再根据规定,高速公路收费须逢五逢十,凡是金额达到2元,就要按5元计费,达到7元,就要按10元计费。

  “‘四舍五入’我知道,可从没听过‘逢二进五,逢七进十’。”凌师傅还是表示不理解。

  收费站称——如此计费有文件为依据

  杭徽高速临安收费管理所所长胡向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这样的收费方式是按照相关文件来操作的,符合相关标准。

  胡向阳拿出了一份文件——《关于杭徽高速浙江段的收费标准》,上面明白写着:杭州西到临安的一类车收费标准为25元。文件同时注明,杭州西与临安的距离为29.419公里,每公里收费标准是0.4元。

  但翻来翻去,找不到“逢2进5,逢7进10”的字眼。

  因为涉及到收费价格,所以记者又找到了浙江省物价局。

  10月15日,在浙江省物价局检查分局价格投诉举报中心副主任朱沁沁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了省物价局办公室一位姓陈(音)的主任。

  陈主任在电话里说:“如果说交通部门有这个收费政策,那我觉得就不是乱收费问题,你可以去交通部门再明确一下。”

  当被问到“逢2进5,逢7进10”的计价方式是否需要审批时,陈主任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一再建议记者向交通部门核实,随后便以信号不好为由挂断了电话,记者再拨便无人接听。

  省交通厅——计费方式“合乎法规”

  昨天下午,记者又来到了浙江省交通厅省道路运输局,征费处相关负责人接受了采访。这位负责人表示,“逢2进5,逢7进10”不仅杭徽高速如此计算,浙江省内的各条高速收费方式都是如此。最早是在1995年,当时对全省第一条高速杭甬高速收费标准曾发过一个文件,提到 “逢2进5,逢7进10”。这以后,这种计算方式就被用到了全省高速公路的收费中。

  以下是这位负责人回答记者的四个疑问:

  问:1995年的收费标准是仅针对杭甬高速,还是说全省高速都按照这种计算方式?

  答:当时文件确实只是说杭甬,但后面的高速收费也都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虽没有白纸黑字写明,但可以说是默认了这种方式。

  问:“逢2进5,逢7进10”是否合理?

  答:这个当初就是如此设计的,我也不清楚到底什么原因,但是不可否认,按照逢5逢10,少了找零,提高了通行效率。当然,我也觉得是多少收多少,这是最合理的。

  问:采访发现不少司机根本不知道这种计算方式,是否应像高速上面的公里收费标准一样主动公示,让大家都知晓?

  答:因为这是内部文件,不属于必须公开的;况且仅为此进行公示,也会增加行政成本。打个比方,就像去商场买家电,他没必要告诉你具体每个零部件的价格。

  问:根据您多年的工作经验,如何看待这种计算模式?

  答:它经过了有关部门批准,应该说这种计算方式是合法合规的,至于合理不合理需要研究讨论。这个是需要一步步完善的过程,还需要联合物价等多个部门进行讨论。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