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专家:燃气车宏观规划和行业标准应及早出台

2010年11月11日 13:5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深圳举行的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上,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低速电动车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有专家表示,低速电动车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方向。图为万得国际集团展出的电动出租车。记者 彭勇 摄

  以新燃料替代汽油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供应压力逐渐增大的背景下,发展包括燃气汽车在内的各种代用燃料汽车,是目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面对各地积极发展燃气汽车的态势,业内人士和有关专家提出,燃气汽车关乎国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早研究制定长远规划和行业标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要适当限制燃气价格,使油气价格保持合理差价。燃气价格是影响燃气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燃气售价较低,并与汽柴油形成足够大的差价时,燃气汽车兴起和发展就具有内在的推动力。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处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天然气已有数次调价,但天然气和汽柴油价格之间应保持合理的差价,以鼓励车主和企业更多地使用天然气。

  二是遵循多种优势互补的思路,因地制宜,规划压缩天然气(C N G )、液化天然气(L N G )、液化石油气(LPG )以及沼气的发展规模和节奏,逐步实现气化城市的目标。

  海南中油深南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雨介绍,目前海南正在研究制定C N G、LN G、LPG工厂和沼气工厂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多种燃料统筹兼顾,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工程师常旭宁提出,在天然气资源充裕的地区,或者可利用海外天然气的沿海地区,应侧重布局L N G和C N G站点;在沼气资源相对丰富的省市可适当发展沼气车辆或加工企业,因地制宜,各类气源形成互补,逐渐置换传统能源。

  三是统筹布局加气站,出台科学规划和政策指导,一方面减少行业发展阻力,防止出现垄断,另一方面避免出现重复投资。

  加气站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应与燃气汽车改装工作同时进行。北京、广东等燃气企业的多位专家提出,各地在发展燃气汽车时,应注重车辆与加气站相互协调,加气站应合理布局,尽量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另外,燃气汽车发展应量力而行,重视当地天然气供应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规划,防止一哄而上,超前建设,浪费资金。

  广东佛山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技术部部长李彤介绍,佛山是广东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当地对未来天然气供应量、燃气汽车发展数量进行分析预测后,已确定2012年建成10个L N G加气站,可满足1000台公交车和2000台出租车的加气需求。

  四是组织燃气公司、车管部门及保险公司制定全面的燃气汽车配套实施办法,着手完善燃气车相关管理措施。乌市经委行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建议,我国车辆改装标准应尽快出台,明确燃气汽车日常技术质量监督以及改装企业的经营规范等,对合法改装车辆给予“合法身份”,对地下改装点应依法打击,在全社会加强燃气汽车安全知识宣传。

  五是实施政策扶持,为燃气汽车市场健康发展创造外部条件。目前,世界各国均在价格、税收、投资、补贴等方面实施优惠措施,鼓励发展燃气汽车。新疆广汇等L N G生产企业呼吁,希望我国能借鉴其他国家经验,把燃气车辆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扶持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及财政补贴等。

  他们提出,鉴于加气站投资大,回收期长,希望政府能在汽车改装和加气站建设的初投资上给予适当补贴;参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采取所得税免二减三政策等;对于制约加气站建设的土地问题,可采取公用事业用地定向“招拍挂”、公交车加气站扩容、现有加油站改造等方法。

  六是及早建立燃气应急保障体系。燃气与城市居民生活及出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动力之一。中石化一位高级工程师表示,随着各地燃气汽车所占比例日益升高,各地政府应及早组织有关企业、单位对当地天然气供应和需求进行评估,并与外省天然气气源方签订应急互补协议,或建立天然气储备库,确保全年尤其是用气高峰季节的燃气供应。

  针对乌鲁木齐车用燃气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9月30日,乌鲁木齐市政府颁布《车用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按照保障公交、优先出租、适时调整其他社会车辆的供气处置原则,将车用燃气供应能力变化分为蓝、黄、橙、红四级预警,并从10月开始实施出租车和社会车辆错峰加气的措施。(记者 熊聪茹)

参与互动(0)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