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媒体评论:北京400万辆汽车的背后

2010年11月15日 13:38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城发展到今天,已经少有自行车的生存空间了。在绿树浓阴中骑着自行车缓缓而行品味静谧的胡同风情,如此场景几成往事

  前不久我骑自行车去参加一个会议,如事前所料,那个颇有名气的宾馆照例禁止自行车入内。让人难免心生感慨:看来自行车确实落伍了,北京早已经跨入了汽车时代!

  据有关方面统计,至2009年末,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已达400万辆。权威人士称:按目前北京市1600多万的常住人口计算,汽车保有量达到400万辆即千人拥有量超过200辆,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水平;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600到700辆的千人拥有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意味着北京车市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北京的汽车数量发展实在迅猛:从300万辆到400万辆,日本东京用了12年,北京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到底是一件值得夸耀的辉煌业绩,还是一个日益扩大的严重危机,似乎有必要进行冷静的思考。

  在欢呼我们终于“进入汽车消费时代”的同时,专家们在积极出谋划策,力图使我们尽快适应汽车消费飞速发展的形势,早日成为真正的“汽车大国”。

  记得十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一对外国夫妇在谈到访华观感的时候曾说,他们感到喜忧参半:为北京的巨大变化而喜,为汽车的日益增多而忧。他们认为,北京应当吸取西方城市的教训,为环境计,还是需要保持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传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时有人撰文痛骂这对外国夫妇,说他们自己享够了福,却成心想让咱们仍然过苦日子——凭什么他们开着汽车却让咱们还骑自行车?

  如今,我们的确开始有权利、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体面舒坦的阔日子”。我有一位在机关工作的朋友,住所距单位不过区区一公里左右的路程,仍要每天开汽车上下班——上班还算顺路,下班时则要多绕数百米,即便如此,仍是乐此不疲。如今的汽车便宜,满足这样一个小小的虚荣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

  然而,当个体的虚荣膨胀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虚荣的时候,那随之膨胀的成本却是无比惊人的。

  与日益窘迫的交通状况相比,汽车发展所造成的更大威胁,在于对有限资源无可节制的浪费、对生存环境无所顾忌的破坏。

  人所共知的事实是:尽管北京有雄心勃勃的“蓝天计划”,但只要三天不刮风,北京的空气质量就很差——也许专家可以罗列无数造成污染的缘由,但谁也不能否认,汽车大军制造的滚滚废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祸根之一。据资料显示,普通汽车每行驶一公里将排放约300克二氧化碳。假设北京的400万辆汽车每天平均仅仅行驶10公里,将要排出多少二氧化碳?这是一道小学生也会计算的算术题——不要忘记,这里仅仅说的是二氧化碳,还不包括其他有害气体。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曾明确表态:到2020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他还强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们有必要深刻反思一下,具体到汽车发展的问题上,应当如何避免重犯发达国家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力求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本来想写的是“呼唤自行车”——这些年来,曾经有许多人像当年那对外国夫妇一样,建言北京应当控制汽车数量、发展自行车。但是,一路写到这里,我才发现,这些建议也许只是一个善良而美好的梦想。

  汽车数量的高速发展,有许多深层次的原因:政府部门需要完成经济指标,生产企业和经销商需要获得利润,城市里的人们渴望提高生活水平有句老话说得有理:由奢入俭难。对于许多已经加入“汽车族”的人来说,也许实在难以接受这种自“四个轮子”还原到“两个轮子”的“倒退”。更何况,北京城发展到今天,已经少有自行车的生存空间了。在绿树浓阴中骑着自行车缓缓而行品味静谧的胡同风情,如此场景几成往事。如今骑车上街,不仅要付出健康的代价,还要敢冒生命的危险。

  但是,我认为办法总会有的。作为政府部门,能否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市政管理方面适当向发展“绿色交通”的方向倾斜?作为企业,能否改变思路着力研发生产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作为个人,能否尽量不开车或少开车,把骑自行车当作一种时尚的愉快而不是穷酸的痛苦?因为,不管是谁,我们都在同一个大气层中呼吸。所以,为了别人,为了后人,也为了自己,我们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以承担应尽的责任。(陈光中: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