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北京拥堵路必要时将单双号限行(图)(2)

2010年12月13日 07:38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未来5年公务用车零增长

  >>现状

  北京公车已达70万辆

  11月3日,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而且空驶率非常高。

  自2000年酝酿启动公车改革试点以来,本市的公车改革已经历了近10年的长跑。但是,试点未能换来车改的大规模推行。本次治堵方案,首度提出“十二五”期间,本市公务用车“零增长”,使得公车改革重回公众视野。

  >>解读

  公车改革可缓解拥堵

  专家认为,改革现行公车制度是一个投入少、见效快,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对于城市拥堵因素中,公车和私车各自应占的比例,目前没有也很难做出精确的估算,但市民对公车使用强度高、特权车加重拥堵等顽疾早就心存不满。

  尤其是召开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时,49万余辆公车齐刷刷入库封存,北京交通之通畅也给市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公务车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现今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剧,治堵切勿忘记公车改革。

  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此前表示,公车改革对缓解拥堵肯定有作用。有调查显示,早晚高峰的机动车中,有30%的车是公车。一些交通部门的缓堵政策往往对公车网开一面,影响了政策效果。而如果公务员做出表率,这对缓堵是有积极影响的。

  >>质疑

  如何监督公车“零增长”

  对于公务用车“零增长”,有专家担忧,在本次公布的公务用车“零增长”措施中,并未有更为详尽的具体操作方案。那么如何对公务用车“零增长”实行有效监督,政策效果是否会因既得利益者反对而大打折扣。

  专家表示,各地公车改革试点有一个普遍特点,即改革选择的都是基层,级别较高的部门未涉及。而这些部门的主要领导人是公车体制最大受益人或既得利益者,他们也成了改革最大阻力,如何减少这一阻力有待长期关注。

  对于限制公车数量后,会不会刺激私车数量增加的担忧,专家表示,公车养车可以报销,私人养车就得衡量成本,大家会有自己的理性判断。

  >>建议

  逐步推进公车“零增长”

  对于此次公布的公务用车“零增长”措施,专家也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北京成立公车管理领导小组,给出统一时间表和改革路线图。改革方案覆盖所有机关和事业单位,这样改革才能彻底。

  之所以要采取稳步推进的方式,一是分期分批对现有公车进行处理,可采用拍卖或认购方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公车司机的分流和再就业,也需要过程。

  取消公车后因工作而引发的交通支出,应制定合理补贴标准,补贴应与各区县经济水平、财政承受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还要与职务级别、岗位性质和实际工作量挂钩,严禁借机滥发津贴。

  此外,在严格控制公务车数量等“硬指标”外,还应对公务车的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监督。

  >>措施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在此基础上,在一段时期内,按照“公正、公开、公平”和无偿的原则,合理调控单位和个人年度小客车增长速度,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邓杭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砚】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