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强势挺进50万辆俱乐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凯美瑞强势挺进50万辆俱乐部
2009年10月21日 1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进入2009年,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但中国车市“风景这边独好”,一路高歌,屡创奇迹。10月12日,国内车市再次迎来新的传奇——广汽丰田第50万辆凯美瑞下线。自2006年6月17日正式上市以来,凯美瑞仅用40个月即取得了50万辆的傲人成绩,成为中高级车市乃至整个汽车行业中历时最短的单一车型。

  资深汽车分析人士钟师评论说:“凯美瑞以最短时间强势挺进50万辆俱乐部,其高速增长的含金量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款车型,既彰显了凯美瑞作为国内中高级车领头羊的地位,也证明了国内车市虽经金融风暴却依然高速发展的无限潜力。”

  强势挺进50万辆俱乐部 再演凯美瑞神话

  业内专家称,纵观国内车市,作为第三款挺进50万辆俱乐部的中高级车,凯美瑞刷新了车市的又一项纪录。在凯美瑞之前,不少品牌的中级车以及中高级车型达成50万辆花费的时间都超过40个月,有的甚至花了将近80个月。

  业界将凯美瑞的高歌猛进称为“凯美瑞神话”,认为其上市为细分市场带来了强势增量,并强有力地推动了中高级车乃至整个车市的发展。2006年5月底,23年内在全球中高级车市场上创下1000万辆销量纪录的CAMRY凯美瑞在广汽丰田投产,上市后,连续16次夺得了中高级车市月上牌量冠军,并且在2007、2008年蝉联中高级车年度上牌量冠军。

  2009年,“凯美瑞神话”依然延续。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内中高级车一度出现了低迷的状态,多数当红车型销量跌涨交替,而凯美瑞依然保持月销过万,稳居细分领域排行榜前列,成为中高级车市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担纲价值标杆车型 演绎中高级车革新之道

  业内专家指出:“进入09年,中国车市面临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困扰,中高级车更显动荡,在这样的环境下,凯美瑞不止创造了国内车市的最快速度,而且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其车型技术含量为同级车翘楚,在行业未来发展中也担当着引领者的角色。”

  2009年3月,新凯美瑞华丽登场,其“五大革新”再次树立了中高级车的价值标杆,尤其是在科技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引领了中高级车的发展新潮流。新凯美瑞导入了多项豪华配置,如倒车摄像系统、倒车辅助外后视镜、车顶尊贵迎宾照明系统以及与外后视镜联动的电动座椅记忆功能等,这些配置大部分首次出现在国内中高级车序列的配置清单中,科技含量也大幅超越了同级车水平。

  5月份,广汽丰田在新凯美瑞上导入了丰田全球划时代最新技术G-BOOK智能副驾,其先进技术更超越了目前我国市场上绝大多数车型。G-BOOK智能副驾是丰田全球最顶尖的智能车辆服务平台之一,它将话务员服务、G路径检索、信息提供、远程诊断、紧急通报、道路救援、被盗通知、远程维护等多项尖端技术和后台服务汇集在一起,通过豪华车载显示器实现人车交互,让人车对话和汽车使用体验臻于完美,构筑安心、安全、舒适的汽车生活。这款为面向未来的“e车”,在中高级车的信息化发展潮流中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在中国汽车产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位一体”奠定坚实基础 “凯美瑞体验”树立行业服务标杆

  凯美瑞取得如此突出的市场业绩,与其“全能冠军”的出色表现分不开。广汽丰田以“先进的工厂、创新的渠道、卓越的产品”为内容的三位一体品质保障体系,成为凯美瑞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三位一体品质保障体系赋予了凯美瑞强大的竞争力,从而成为“40个月50万辆”神话的强有力支撑。其高居行业前茅的保值率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脚。凯美瑞上市3年,在国内市场有很好的口碑,已经成为二手车交易中最畅销的车型之一。据《世界经理人数据》报道的数据显示,凯美瑞的保值率超过了70%,在同级别车型中高居前列。二手车专家分析认为,均衡的性能、可靠的质量、稳定的价格、持续的畅销、优秀的服务,是凯美瑞保值率高的原因。

  此外,卓有成效的渠道建设也是“凯美瑞神话”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广汽丰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确立了“Peronal & Premium(贴心的、尊贵的)”的渠道理念,并首次大规模导入e-CRB(智能化渐进改善的顾客关系构筑)系统,打造了誉满国内的“凯美瑞体验”,使车主全程体验到“触手可及的尊贵感,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安心、便利的享受”,树立起行业服务的全新标杆。据悉,到2009年底,广汽TOYOTA经销店计划扩充至219家,为更多顾客提供更贴心、便利的服务。

  凯美瑞的全面优秀和均衡使其成为中高级轿车市场全新的价值标杆,50万辆作为凯美瑞一个新的里程碑,为其在未来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