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车:在法规和个性间游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改装车:在法规和个性间游走
2009年12月10日 09:07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东莞某汽车网上一篇题为“改装到底该不该查这么严”的帖子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跟帖已经达到了几十页。该帖认为:有些车型出厂之后,某些方面有缺陷,而经过一系列改装之后,车辆更好开,但这样的车却经常通不过年审。

  国家目前拟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查改装车的范围是否过大?能不能做到既保证改装车辆的行车安全,另一方面也保障改装者对个性化的追求,并促进改装产业的发展呢?

  支持“严打”派:改装改坏了人的心态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马路上看到的车,基本上就是只改了外观,但是我们会发现他们左突右绕,在车群中穿梭。其实没有经过改装的车也有可能这样,只是你觉得自己开的是一般的家轿,没有这样的性能。”一位力挺国家大力严打改装车的陈先生认为,其实大部分看上去改装过的车,性能并没有提升,关键是车辆驾驶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不再觉得自己是在开家轿了,而是驾驶一辆专业级的赛车,于是起步可以肆意地大踩油门,很多平时想都不敢想的危险动作,在预期提高的情况下,也开始实施。

  “喜欢赛车,可以去赛道报名,喜欢改装车,可以自己租个小院,在私人场所随便你怎么改,当它是个艺术品,而不是交通工具。”一位曾在路上亲眼目睹一辆改装车飞驰而过的曾小姐认为,“车辆想上公路,那就得规规矩矩。”

  而寮步百业汽配城一家台湾改装车行的云先生说,抛开改装车安全问题不谈,很多情况下,改装车确实是改坏了驾驶者的心态,这才是危害最大的。

  反对“严打”派:没有危害的改装行为不该严查

  据悉,为防止因飙车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和治安案件,东莞市交警支队从2009年10月31日开始在全市开展打击飙车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假牌假证、无牌无证、套牌、非法改装的机动车。记者了解到,在这个专项行动中,所有使用改装件的车辆,包括车辆包围、刹车、轮胎、动力等方面的改装,除了要换回原厂的配件外,车主还会被处以500元以下的罚款。

  许多反对国家严格查处改装车的车主认为,其实很多车改装了之后,可能是更加安全了。一位东莞本地的改装发烧友黎先生说,中国应该规范汽车改装,不仅是因为改装市场客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尊重车主的个性。就比如,买了带装修的房子,很多人一样会做一些个性化的再装修,不然就觉得没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

  很多改装发烧友认为,对那些危害安全的改装应该严禁,特别是改了动力,刹车,底盘系统的,还有改装照花眼的强光大灯的也要严查,但是其它一些仅仅是为了美观的改装不应该也遭到严查。真正玩改装的车友,改装之后,制动也会升级的,安全性能不但不会下降反而还会增加。

  道滘一位发烧友段先生认为,虽然说去年实行了修订后的《机动车登记规定》,对改装放宽了很多,但是他们还是觉得限制太多,增加尾翼、开个天窗等其实并不影响车身安全的行为也还是属于禁止范围。

  律师说法:应规范引导,而非打压

  东莞市莞信律师事务所的谭律师告诉记者,在日本,每一辆改装车在上路前,都必须去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技术检测,一旦技术检测合格的话,就允许上路。就不必像我国这样年检的时候出现诸多的麻烦。而我国很多车主一到年检,就不得不拆了包围,改回原来的样子,才拿去年检。“不能因为凶杀案的凶器是刀,就要严查买卖刀具的行为。麻烦不应该完全由改装车主来承担,建议有关部门参考日本的模式,在车辆刚刚改装后之后,必须去做个检测。车主等到年检将车改回去,过了年检又改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谭律师认为,一方面,国家对于不影响车辆安全的改装应该再扩大允许的范围,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对于改装之后车辆的检测再在法律法规上多做一些明确的指令,发烧友也不会再有那么多怨言了,改装行业也会得以健康良性地发展,而不像现在,大多数改装都是地下操作。

  业内人士:民间改装文化能否做成产业?

  寮步镇政府的一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曾经想充分利用东莞民间改装力量,通过赛车助推整个汽车业的发展,这不仅包括技术的改装,还有文化性的越野赛等,“但由于政策不允许而就此作罢”。

  “其实东莞汽车民间改装文化很活跃。”网上车市的负责人黎先生告诉记者,东莞的改装店非常多,民间玩车、改装车的人士也非常多,如果政府在这方面不进行打压,而是加以规范、扶持,这对于东莞汽车研发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

  “东莞完全可以通过改装车产业作为汽车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形成东莞自身的特色,这对于带动整个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件好事。”东莞市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华文对于汽车改装文化比较认同。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