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是汽车业"天花板" 中外企业终有肉搏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国土空间是汽车业"天花板" 中外企业终有肉搏时
2010年01月20日 09: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几天,通用、福特、丰田、大众等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公布了2009年在华业绩。与全球其他市场的惨淡经营形成鲜明对比,跨国汽车公司去年在中国的业绩都取得了两位数增长,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成为拯救一些跨国汽车公司的关键因素。

  “中国拯救世界”的说法,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未尝不可,但是作为一个观念,一种经济发展的结论,是不妥当的,中国人不应该有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

  中国汽车的高速发展源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里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第二,中国汽车起步较晚,有后发优势。如果中国人口不是13亿,而是1.3亿,中国的汽车市场就不可能有这么大;如果中国汽车不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真真起步,而是从50年就开始发展,中国也许早就拥有和美国一样大的市场,甚至比美国还要大的市场,中国汽车就不会有今天这种能力的集中释放,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井喷”奇观出现。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汽车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高速发展而发展,因为中国经济总体的高速发展,才有了这么多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才有了这么多供汽车使用的能源和道路条件;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了,才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才有了这么强大的汽车购买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的确帮助许多汽车跨国公司度过了难关;反过来讲,跨国公司在中国销量大增,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国民经济“保八”的实现。

  当今世界经济最大的难题就是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为所有汽车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现在中国已成为多家跨国公司全球最大的市场,或是除它们本土以外的最大市场。在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也是一些跨国公司唯一增长的市场。现在大家还一致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纷纷加大投入、扩充生产能力,没有人去考虑产能过剩问题,更没有人因为担心产能过剩而束缚自己的手脚,让竞争对手去发展。所以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是必然的。中国汽车市场最终规模究竟有多大,多少车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天花板”, 是2000万辆、是3000万辆、5000万辆,甚至更多?现在没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出于这种判断,在最近一段较长时间里,中国汽车业只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或者叫相对产能过剩,而不会出现绝对产能过剩。就是说一个阶段出现产能过剩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这些过剩的产能会被市场消化。绝对产能过剩出现之时,就是中国汽车市场饱和之时。上面我们说了,现在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时间表。

  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又不可能是无限的,甚至不会达到美国今天的标准,即每三个人拥有两辆车,那时按照16亿人计算,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亿辆以上,是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的近2倍。以现在的眼光看,地球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承载得了的。

  制约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最终瓶颈是什么?首先购买能力不会成为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比较富裕的人会越来越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购车能力,而且有的人还会拥有几辆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排放危害会越来越小,特别是新的替代能源出现后,能源和环境问题在理论上都可以迎刃而解。最后困扰我们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土地资源不可能增加,就是说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究竟能摆放得下多少辆车!?

  产能相对过剩,竞争加剧是必然的,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来说,生存环境竟更加严峻。此前,由于跨国公司基本没有涉足小排量市场,没有进入低价位市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凭借低成本和价格优势,可以在这一细分市场求生和发展,大家似乎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由公费购车为主变为私人购车为主,更多的普通人进入购车市场,跨国公司也把触角伸进了小排量或者叫低价位市场。十年以前大众公开声称他们绝不造十万元以下的车,而今不仅通用推出了6万元以下的雪佛兰新赛欧,大众也把捷达和桑塔纳降到7万元以下,还将推出1.2升排量的小型车。跨国公司造小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同样,中国自主品牌企业也不甘心永远制造低价车,也在努力进入中高端市场。市场上必然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中国自主品牌和跨国公司品牌不可避免地进行面对面的肉搏。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