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处快赔”能在东莞快速推广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快处快赔”能在东莞快速推广吗?
2010年03月25日 11:1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本报报道的《交警试行快处快赔事主很快拿到赔偿》(详见本报3月18日AⅡ02版)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由太平洋保险公司参与赔偿的这第一例“只用3天时间便完成42万元赔付”的“快处快赔”,其实早在去年12月就开始在广东省普遍推广了,东莞为何直到如今才有了第一例案例?这是否会成为今后东莞保险业的行业标准?这些问题都普遍受到广大车主的关注。

  去年12月广东全省推广“快处快赔”

  2009年12月1日,由广东省公安厅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联合出台的《广东省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从2009年12月开始,将原来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实施的“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面向全省推行,按照通知要求,全省各个城市将按照实际情况建立“快处快赔”点。

  何为“快处快赔”呢?就是在客户出险后,对只引起财产损失、不涉及责任认定的交通事故,事故的赔偿处理可完全由保险公司独立完成,无需交警处理事故现场。如事故双方均在保险公司投保且各项保障险种齐全,同样可简化处理,无需交警到现场认定责任,直接由保险公司进入赔偿处理程序。若事故涉及人受伤,在交警接到报案后,保险公司将派驻交警支队的联络员与交警一同处理事故,并在了解事故情况后,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在交强险限额内快速垫付医疗费用。避免因肇事方无法垫付大额医疗费用,致使伤者延误治疗,对伤者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根据《方案》,2009年12月1日起,广东省各地在地级以上市中心城区和高速公路应迅速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

  东莞为何迟迟未落实?

  在东莞之前,广东省分别有广州、深圳、佛山和珠海四个城市已经开始实施了“快处快赔”。为何东莞迟迟未能执行呢,有保险公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主要原因是“快处快赔”有着很大的道德风险。

  太平洋保险公司车险部总经理彭翠桃告诉记者,轻微交通事故占事故发生总量的97%左右,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虽不大,但由于车主在事故发生后占据马路中间“扯皮”,往往会引起大堵塞,如果能利用“快处快赔”机制来解决问题,可以大大减少交通压力。但在现实操作中,由于这一机制的道德风险较大,保险公司以及车主都不太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一名交警告诉记者,由于保险公司不愿意配合,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成立理赔服务中心。而保险公司却认为这种机制是“鸡肋”。人保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经理告诉记者,东莞人保、平保、太保等财险公司近几年已通过成立办事处、与车行合作开设定损点等方式在城镇建立了自己的定损网络,保险公司可保证大多数车祸发生后快速到达现场并解决问题,而如使用“快处快赔”机制,那就意味着保险公司须重新建立一套机制,这将会产生很大的一笔成本。

  “实际上,大家最为担心的是如何规避道德风险,这一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诚信的考验。对保险公司来说,‘快处快赔’机制让客户在意外发生后可以离开现场,这大大提高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对于车主来说,也担心对方一旦撤离现场,就会借机逃逸。”

  各方都看好其他保险公司将加入

  有了首例,东莞目前各大医院也纷纷表示,希望能尽快在全市推广“快处快赔”。东莞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事故中的伤者,由于没钱支付医疗费,拖欠了大笔医疗费。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唐耀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城试点的“快处快赔”模式将在全市推广,希望有更多的保险机构加入。

  记者从各保险公司了解到,东莞各保险公司已经纷纷讨论了“快处快赔”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目前已将“快处快赔”提上了日程。

  东莞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叶汝全认为,“快处快赔”机制的建立,拉近了保险业与地方政府间良好的合作纽带,通过交警处理平台实现保险理赔前置是落实广东省保监局开展服务创新的延伸。根据以往惯例,车主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往往先报交警,然后报保险公司,再等待交警及保险公司赶赴现场,由交警开出事故认定书,然后保险公司定损,最后客户索赔,索赔还要有很多步骤流程,显得很不人性化。除此之外,当遇到有人员死亡的案件时,事故人员在情感上易失控,引发社会矛盾,而双方之间就赔偿问题协商时,极易造成双方的不理智,从而无法完成调解,引发大量的诉讼纠纷。而保险公司进驻调解,将起到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保险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安抚,适时地解释按国家政策及规定法定赔款的标准,并且保险公司可将保险赔款前置,将涉保险赔偿的金额直接赔偿到受害人一方。此举一来可解决肇事方资金上的困难,二来打破以往惯例,让被保险人一方减少“我赔偿这么多,你保险公司赔偿这么少”的顾虑,理解法定赔偿与协商赔偿的区别,减少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的误会,三来解放警力,释放出更多的政府资源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