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味道难闻? 都是“循环”惹的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空调味道难闻? 都是“循环”惹的祸
2009年11月19日 09:21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冬季来临,天气变冷,在驾车过程中,车主往往紧闭车窗,生怕有半点冷空气流进车内。但您是否发现,在城里行车时,车里常常充满汽车尾气的味道,而在空旷的地方或高速路上行驶时,却感到头晕胸闷。这都是因为车主在行车过程中,没有正确使用内、外循环引起的。

  汽车内、外循环究竟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应使用内循环,什么时候该使用外循环?本期《爱车114》栏目,将一一为您解答。专家提醒车主,行车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掌握内外循环的使用,污浊的空气将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

  原理

  外循环:补充新鲜空气内循环:阻隔污浊气体

  专家解释称,汽车内的风扇开启,有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使用状态,是通过转换开关来实现的。

  外循环状态是利用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也就是说车外与车内的气道是流通的,风扇打出的风来自车外,即使不开风机,车辆行驶中仍然有气流吸入到车内,补充车内的新鲜空气。有时觉得关了风扇还是有风,就是因为车主设置了外循环。在城里行车遇到拥堵的情形时,车内会

  充满尾气味,这就是由于使用外循环造成的。

  而内循环状态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不开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开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内循环主要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比如行使中通过烟雾、扬尘、异味区域或车辆密集紧凑行驶时,阻挡前车排出的有害尾气。另外的一个作用就是保温。

  使用方法

  堵车用内循环高速用外循环

  采访中专家告诉记者,内、外循环的使用,应结合空调、暖风进行。利用外循环,可以呼吸到车外的新鲜空气,高速开车,时间长了就觉得车内空气浑浊,人不舒服,又不能开窗,就应该利用外循环打点清风进来;冬天送暖风感觉太热,可关掉风机,打开外循环,既保持车内温度,又有新鲜空气,感觉会更舒服。

  但如果开空调是为了降低车内温度,此时就不要开外循环,可隔段时间开一下外循环,更换点新鲜空气。有人在夏天用空调老抱怨制冷效果不好,其实是一不小心设置成了外循环状态,车外的热空气源源不断流进车内,温度当然就降不下来。所以你要制冷效果好就一定要设置为内循环状态;如果气温不是太热,打一点空调调节一下,就可以开到外循环,这样既有冷气,又有清风,人就比较舒服。

  另外,因为大部分的车主都是在城内行车,所以提醒车主,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路段,尤其是在隧道,应尽量使用内循环。而当车开始正常匀速行驶时,就应开启到外循环状态。另外,专家提醒车主,遇到尘土飞扬的路段,在关闭车窗的同时,不要忘了关闭外循环阻断外部气流。平时停车时最好也设置成内循环状态,因为外循环状态下,风刮起的灰尘很容易进入车内,使车内的灰尘增多。

  注意事项

  1、人在进入汽车后的短时间内,就应该打开车窗或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引进新鲜空气,不能在封闭车窗、车门状况下,长时间行车,更不能在封闭的车内睡眠或长时间休息。

  2、购买新车后,应当像新装修住房那样,尽可能地保持车内外空气的交换,以便尽早让车内的有害气体挥发释放干净。

  3、在开启空调和暖风时,使用车内外空气交流模式,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车内自循环模式。

  4、要有选择空气质量相对良好的道路意识,正如选购污染低的绿色食品一样,尽量在开阔、空气流动好的线路行车。

  5、在遇到堵车严重的地段和时间,或跟随尾气排放可能超标车辆行驶时,应当把空调、暖风开关暂时调到车内自循环模式,开窗行驶的车辆应暂时关闭车窗。车主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根据车外空气状况,及时调整车内空调循环系统。

  6、新车的前6个月内一定要加强通风,定期清洗车内空调,尽量保持车内空气新鲜,特别注意不要用香水或空气清新剂掩盖车内的异常气味。

  疑问解答

  车主赵先生:我最近经常出差,车在车库一停就是一周左右,我想问一下,停车时应该使用内循环还是外循环?外循环是不是容易造成车内脏?

  专家解答:要看车库里是否就停一台车,如果还有其他车辆频繁启动,带来灰尘和废气,那就要开启内循环,以保护车辆的内部清洁,尤其是长时间停车。

  车主马先生:假如车内不是太干燥,特别是在刚洗车后停车时,是不是应该使用外循环,让车内通风,尽快干燥?

  专家解答:既想保持车内清洁,又要使车内快些干燥,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洗完车后开启外循环,是有利于车辆尽快干燥的一个好办法。记者张海军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