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车企行业增收不增利 全年业绩可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上半年车企行业增收不增利 全年业绩可期
2009年09月02日 09: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汽车行业整车企业上市公司2009年度中报的相继披露,汽车板块的盈利状况也开始显现出来。透过各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发现,多数汽车企业上半年出现净利润下滑的状况。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由于自二季度开始,汽车业盈利降幅进一步收窄,根据今年汽车市场和各车企上半年的盈利状况,下半年汽车企业有望实现“收入、利润双丰收”。

  普遍“增收不增利”

  在乘用车领域,积极推进“大乘用车”战略的江淮汽车上半年销售汽车610万辆,同比增长17.69%;实现营业收入93.2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1.51亿元上涨1.8%;但是由于公司新产品尚未产生规模效益,上半年仅实现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5167万元,降幅约31%,呈现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

  以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为主的一汽夏利,在相关政策拉动下产销呈增长之势,上半年累计生产轿车103,953辆,产量同比增长9.05%,销售轿车111,361辆,销量同比增长11.34%。但因为企业产品新老交替步伐缓慢,市场竞争力趋弱,一汽夏利在收入同比上升7.2%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下滑49.2%至5163万元。

  受累双龙及证券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汽车行业龙头股上海汽车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6亿元,同比下降26.43%。

  对此,国泰君安资深汽车产业分析师张欣表示:“和往年相比,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引导下,企业销售结构下移,盈利能力偏低的1.6L及以下车型在今年的车市中虽然表现优异,但也让整车企业尝到了销量大增、利润下降的滋味,上半年整车企业亏损面达16.9%。”

  而在经济危机及出口受创等因素的影响下,商用车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明显弱于乘用车,部分商用车上市公司甚至呈现营业收入与利润率双双下滑的局面。

  重卡行业的不景气使得中国重汽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公司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9.4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57%和52.17%。

  客车企业更为惨淡,在国内市场下降33.63%和海外市场受阻的情况下,客车企业的业绩直线下滑。中通客车、安凯客车和亚星客车3家企业从盈利转为亏损,客车龙头企业金龙汽车和宇通客车的净利润降幅也在50%以上。

  下半年有望全面复苏

  虽然上半年车企盈利状况整体不乐观,但在二季度业绩强劲反弹的情况下,汽车行业盈利下跌的幅度已进一步收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2009年1~6月汽车工业19家重点企业 (集团)经济指标快报显示,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由前5个月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利润总额降幅比前5个月进一步收窄,同比仅下降1.38%。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表示,由于7月汽车产销完成情况较好,预计19家重点企业集团1~7月的利润有可能实现正增长。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乘用车市场向全面增长发展,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高档轿车销售明显升温,有望成为拉动汽车行业利润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高级车市场的强势复苏,车企也纷纷通过结构转型谋求利润增长,各品牌中高档新车型频频亮相。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中高级车数量将创下历史新高。Superb昊锐、新凯美瑞、迈腾DSG、马自达6睿翼、新君威2.0T、新君越等超过20款主要竞争车型先后上市,将在这一市场展开血战。

  一位经销商负责人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第四季度是传统销售旺季,对于厂家全年的销售表现十分重要。汽车企业都计划在四季度销售旺季中,利用新车型在利润空间更大的中高档车细分市场中谋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双增长,以实现“收入利润双丰收”的目标。

  该负责人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款新车如果在年底前接不过冲量重担,第二年将很难再火起来。因此,今年上市的这些中高级新车,会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承担企业冲量及盈利重任。”

  长城证券分析师吕磊认为,整车行业的复苏将带动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回暖和走强,乘用车及相关配件行业2009年将重回上升周期。此外,重卡行业受物流业回暖影响,复苏是大概率事件;而客车行业或将迎来政策推动,销量实现环比增长。总体而言,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行业有望全面复苏,预计2009年汽车行业、乘用车和商用车行业将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8.81%、23.97%和5.48%。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