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汽车新政大猜想 政策可能只是味"安慰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2010版汽车新政大猜想 政策可能只是味"安慰剂"
2009年11月24日 17:0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购置税优惠政策期限还有不到两个月,由于政策走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造成了市场的猜测和误读,从而产生非理性的市场消费。希望不管优惠政策是否继续实施都应该尽早公布。”11月23日,盛元传播机构汽车营销传播培训高级讲师张志勇谈到购车优惠政策时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透露的消息显示,汽车购置税优惠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将于近期进行重大调整。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惠及面可能扩展,而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也将大幅上调。“相关部门在全国进行广泛调研后,调整方案现已在等待审批。补贴标准将大幅上调,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车型有望不再有1.6L排量的限制。”罗磊说。

  此前,11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刚刚表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偏低,商务部正会同财政部对此进行调研。

  年内火热的汽车市场似乎印证了汽车相关政策的成功,那么,包括购置税和以旧换新政策在内的汽车新政何以要进行调整,调整的方面和目标又是什么?

  市场 以旧换新难博欢心

  从7月正式开始实施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在全国各地普遍遇冷。不少城市甚至出现政策出台两个月内零申请的尴尬“记录”。

  相比全国其他城市,上海的以旧换新工作算成效比较显著,然而,略微分析数据,所谓的成效也显得有点可怜。

  上海刚刚公布以旧换新实施细则时,有关方面曾乐观预测,补贴政策出台后,上海市约有5万辆老旧汽车将被淘汰,预计将拉动汽车消费70亿元左右。

  然而,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公布的数据,截至9月24日,上海市6个受理点共受理1556份老旧汽车的淘汰更新材料,购置新车1521辆,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按这个速度发展,上海市实现淘汰5万辆老旧车辆的目标得花上数年时间。这显然与以旧换新政策的短期政策属性不相符。

  有分析显示,以旧换新政策主要针对10年以上车龄老旧车辆和“黄标车”。一方面,这部分车辆多为商用车辆,车主往往是营运车主,车辆非用到迫不得已不更新;另一方面,以旧换新补贴数额不高,与其他优惠政策不能叠加,相对于二手车市场价格、购置税,刺激的力度不明显。再加之办理以旧换新手续比较繁杂,办理一次大约要准备10多份材料,最终导致车主对以旧换新热情不高。

  罗磊表示,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对新车销售的推进不明显,达不到淘汰高污染老旧汽车、拉动新车消费、促进节能减排的目的,这正是国家相关部委最终决定对政策进行调整的原因。

  专家 政策只是“安慰剂”

  “政策在心理层面起到的作用恐怕远大于实际作用。”北京环亚市场研究社经理张文平说。在张文平看来,汽车市场的火爆,政策因素只能起到短期心理刺激作用,真正推动市场销售的仍然是需求变化。

  “不管是购置税减半还是以旧换新,补贴几千块和购买经济型车要花费的10万元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可见消费者真正在乎的其实是心理安慰。”张文平说。

  根据张文平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的汽车用户车辆更新换代周期已缩短为3至5年,这部分车主显然不属于目前以旧换新政策关注的范围,他们的换车选择受政策影响十分有限。

  此外,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已经形成了品牌二手车梯队。据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汽车品牌在国内推出二手车业务。随着这些品牌二手车厂商“置换新车”业务宣传和推广,更换新车的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品牌二手车服务。

  谏言 更应关注节能减排

  无论是实际作用也好,还是心理作用也罢,汽车新政多少起到了推动销售的作用。然而,不少专家仍然看到了新政的不足之处。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议秘书长饶达建议,购置税优惠政策应该对涉及的排量进行调整,以促进小排量轿车的发展。以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张志勇则说:“从短期看,振兴市场是第一要务,从长期看,节能减排是重要目标。”如果优惠政策继续执行,甚至长期化推行,必须更加向小排量车型实施更大优惠,比如,可以采取1.0L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全免的政策。

  目前,国内的老旧二手车大量流入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无疑给上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隐患。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