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缺货成“疾”遭遇急刹 节后销售压力或增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车市缺货成“疾”遭遇急刹 节后销售压力或增大
2010年01月29日 11:14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临近月末,佛山车市的表现愈发出乎人们意料。

  与业界原本较高的预期相反,在经历过去年年底的疯狂后,1月佛山车市开始从高回落,众多一、二线品牌的销量在春节前一个月已开始出现锐减。

  本报记者走访佛山多家4S店发现,不少店内都是人流寥寥,不见节日购车热潮,相对冷清。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态势成因复杂,但远期形势仍较为看好。

  【原因】供货不足,客流降三成

  在不久前的元旦,不少车商还都为店内交织的人流而欣喜不已。但他们迅速发现,接下来的日子并非想象中那么甜美。

  面对店内冷淡的氛围,日系某品牌一位4S店经理劝阻了记者的拍照请求:“保守地说,现在店面客流比去年同期要少三成”。

  他将引发当前局势的原因,归结为厂方的供车紧张。“很多消费者打电话过来,一听节前提车没戏,连店里都不来了。店内最好卖的那两款车,要等到3月份。”

  事实上,早在11月下旬,由于厂家产能紧张而导致的提车时间大幅延缓,就已令很多车商为之皱眉。所幸在浓厚的年终消费气氛下,供车难并未直接挡住消费者购车的脚步。

  然而步入新一年后,消费者等候现车的耐心似乎已所剩无几。业内人士分析称,由于过年前的疯狂预订,本地大部分消费者已将潜力释放完毕;剩余更多的是需求不强的坚定观望者。

  由于供车紧张与客源不足罕见地同时出现,原本在这一时期惯常的加价提车也因此变得颇为心酸,“很多顾客主动加价提车,其实我们现在加价提车是很辛苦的,要把加出的那部分钱给有车的店,然后把车要过来给顾客,就是这样也只能满足一小部分需求。”

  “哥缺的不是需求,是现车”,更令这部分车商心酸不止的是,黄金旺季正在转瞬即逝。

  购置税调整影响初显

  然而,对一些二线品牌而言,供车困难并非销量走低的唯一答案。

  “我们店内现车多得很,但是就是卖不出去。”某自主品牌4S店市场专员无奈地说。

  他表示,自1月下旬以来,乘用车购置税优惠减少2.5%的影响已逐渐体现,而且远远超出他本人的预计。

  “我们以前比较小看这2.5%,一般家用车型这部分也就是多花2000—3000元,以为顾客不会太在乎;但事实就是这样,这3000元让很多人都放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该店为迎接传统旺季,准备了大量存车,但却缺乏用武之地。

  “面对这样的局面,不同的品牌,体现出的抗跌实力也大有不同”,同时负责管理进口起亚和悦达起亚两个品牌的大群店市场经理陈伊娜用另一组数据为关于购置税的猜想提供了证据。“上个月悦达起亚超过100台,这个月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也比去年同期强很多”。

  她解释说:“主打产品都是1.6L以下的,因为购置税优惠下降,厂家给出了补税政策,可能因为这样,销量下降没有那么厉害。”

  而进口起亚部分,则远远超过去年,她表示:“据我所知,很多商务车、SUV、进口车现在都还可以,没有特别惊人的下滑;其实这部分车型在调整以前,也是基本享受不到购置税优惠的。”

  【趋势】预计节后销售压力增大

  “购置税调整带来的,更主要是心理上的变化;经济状况一般的消费者有这样的心理落差也属正常,但这并不会持续太久。”资深销售陈先生称。

  他认为,尽管市民汽车消费已日趋成熟理智,但从众心理仍然影响巨大,相当一批意向顾客受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程度不可忽视,正是小部分人群而作出的坚持观望,让购置税调整影响被暂时放大,“过了这个阶段,该买的人就会恢复出手了。”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商家坦诚表示,在消化完年前订单后,担心出现青黄不接的销售空当。禅城区某二线合资品牌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店销售任务为900辆,而今年厂家已将要求提至1000辆以上。虽然该店当前销量与去年同期不相上下,但由于面临更高的销售要求,因此第一季度销售压力空前增大。

  “这种压力,很可能在春节过后就会体现出来。”他表示,非常期待厂家能给予更多支持,以迎合市民中普遍存在的压价心理,“如果厂家不支持,就算到了3月末,也很难出现能令顾客满意的优惠额度。”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