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德系车取代日系车成加价提车主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南方日报:德系车取代日系车成加价提车主力
2010年05月20日 09:4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与大多数经销商为库存压力感到头疼的情况不同,目前东莞许多德系车型,如上海大众途观、奥迪Q5、宝马X1以及一汽大众高尔夫GTI等车,大多都要等几个月才能提现车,要立即提现车只能加价1万—5万元不等,如果不加价的话,则需要等待几个月才能提到现车。而另一方面,就在去年年底还紧俏,需要加价提车的一些日系车型现在均有现货。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此次出现加价提车的车型以德系车为主,而以往东莞市场出现加价提车的多集中在日系车上。

  虽然很多人认为加价是市场自我调控的行为,但目前深圳、浙江等地纷纷出台系列政策来打击加价提车的行为。日前,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检查部分汽车市场存在的“加价提车”行为,并作出相应处罚。

  最高要加价5万元

  记者从东莞东奥车行了解到,奥迪Q5从上市就非常紧俏,现在订车等待的时间超过了半年,加价提车的金额最高达到了5万元。而新近上市的上海大众途观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市场的热捧也使得这款车很是紧俏。记者从东莞鸿燕和万里两家经销店了解到,该车3月底上市后接到的订单过百张,有限的车源使得已交定金的车主要等上4个月左右才能提车,目前途观如果要提前提车就得多交上2万元,紧俏程度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热销中的国产奥迪Q5、高尔夫GTI、宝马X1等车型也需要排队等待,等待时间从3个月到半年不等,其中奥迪Q5的提车时间已经延到了今年底。记者了解到,宝马X1要等半年才能提到现车,据经销店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想要提前拿到现车也必须加价,根据不同车款和颜色加价幅度不同,但加价金额都在1万元以上。而一汽大众高尔夫GTI也同样紧俏,但由于车源非常有限,经销商至今也说不准实际能交车给客户的时间,所以目前在加价方面反而低调些。

  记者留意到,此次紧俏的新车中多以德系车为主,一改东莞往常日系车大行其道的局面。对此,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经销商均表示,近两年来大众品牌更加注重中国市场,把一些主流新车都拿到国内来生产,较为合理的定价和出色的车辆性能引来市场的追捧。以大众为首的德系品牌自然抓住机会,乘机把主流车型推出抢夺市场份额。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日系部分品牌因为受到年初一些因素的影响,销量有所下降。相比德系品牌紧俏新车的红火,日系品牌之前的排队购车现象到了今年则有所缓解。记者了解到,之前一直处于排队等待的国产汉兰达现在也不需要加价提车了。广汽丰田合信店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汉兰达订单在众多SUV新车型相继登场后也没那么多了。据介绍,目前汉兰达有现货可供应,现在订车也不用像之前一样需要等上几个月或者加价提车了。而刚上市不久的东风本田CR-V虽然也处于货源紧张阶段,但加价幅度也远不及途观和奥迪Q5。

  加价提车该不该整顿?

  “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自然就高了,这是市场行为,我觉得政府没什么好干预的,而且加价都是车主自愿的行为,经销商也没有强迫,是合理的。”广汽丰田东莞永佳车行市场部经理邓卫宁认为,热闹紧俏车型的加价行为,几乎是行业中的“潜规则”。采访中,几乎所有的经销商都认同这一市场“潜规则”。

  然而,浙江和深圳相继出台的政策,似乎并不认可这个所谓的“潜规则”。浙江目前已经全面部署汽车消费维权专项执法检查整治行动,其中一条就是重点检查汽车销售中是否存在强制搭售保险及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附加不合理条件的行为,加价销售更是重点整顿的目标之一。深圳市罗湖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检查部分汽车市场存在的“加价提车”行为,并作出相应处罚。据悉,此政策一出台,两地的加价行为目前已经有所缓解,广大消费者拍手称快,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东莞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来规范这一行为,但他山之石已为车市敲响警钟。

  对于目前汽车销售市场上的加价现象,业内人士认为,根据目前的汽车销售情况,小部分热销车辆加价提车现象很有可能持续存在。东莞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加价提车属于市场行为,消费者在购车方面应该更理性,只要消费者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合理的现象自会消失。但有法律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经销商的加价行为很难界定,厂家的市场指导价只是“指导”,不具法律约束力,在消费者自愿的基础上双方达成协议,加价行为并不违法。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