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周报:中国车企收购“双龙”危机的警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汽车周报:中国车企收购“双龙”危机的警示
2009年02月06日 14:13 来源:汽车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入主韩国双龙汽车4年之后,上海汽车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局面:公司投资18.51亿元的韩国双龙汽车已陷入破产边缘。就在1月9日,双龙汽车公司已正式向韩国法院申请破产回生程序。据了解,韩国的“回生”程序类似于西方的申请破产保护,换句话说,如果双龙的棘手问题依然得不到各方协商后妥善解决,公司将由此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上汽将为此交出昂贵学费。

  并购双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收购整车企业,开创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范围内整合品牌、技术资源的先河。但战略并购不等同于完美并购,看得见的是战略并购谋篇布局的韬略,看不清、逃不掉的是整合细节旷日持久的挑战。作为在中国车企国际化进程中最早“走出国门”的一个典型,上汽控股双龙只换回了国人短暂的兴奋。但从控股至今,上汽一直无法真正驾驭双龙,双方的纠纷一直不断,文化冲突和内部争斗使这家中国本土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发现:借韩国双龙实施其“全球化经营”战略并不容易——不断出现的韩国工人罢工也困扰着完成收购之后的上汽,上汽战略在双龙内部如泥牛入海难以前行。更让上汽觉得雪上加霜的是,2008年的金融海啸加剧了双龙的困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双龙2008年汽车总销量仅为9.2665万辆,比2007年减少了29.6%;其中12月的销量同比降幅高达50%以上。

  为了挽救双龙,上汽方面表示已做出了长时间的多种积极努力,并不断与双龙管理层、工会、银行及政府进行沟通,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作为双龙的大股东,就在2009年1月5日,上汽还在援救双龙,向其支付了一笔总额达4500万美元(约合600亿韩元)的款项。上汽表示,这不是注资,但作为既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付款,希望这笔金额能够帮助双龙缓解部分短期现金流压力。但是上汽的援助能否改变其目前的困境局面以带来一定的转机,这还是一未知数。

  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案给瞄准海外的中国公司上了重要的一课:收购海外汽车公司仍存在很大的风险性,中国企业必须慎之又慎。

  近年来,以规避贸易壁垒、取得海外市场和资源、取得海外先进技术等为目的中国企业家们,相继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海外投资之路。而中国车企要摆脱以单一产品(整车或散件)出口为传统外向型发展的模式,走向以资本输出的国际化模式,以及从中国车企未来在积淀相当技术实力后还可以用技术、资本和产品的混合输出模式进行国际化运作方向来看,上汽率先着手进行国际化运作,算是中国车企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尝试。但从此次双龙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来看,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性,中国企业的海外之旅绝非坦途。

  尽管传统的战争与内乱已经不是跨国经营中面临的主要政治暴力风险,但和平环境中贸易保护主义驱动的政治暴力风险(如俄罗斯官方为保护国内汽车企业断然阻止外国企业投资设厂的做法),由于劳工权益问题引起的政治暴力风险(上汽双龙之争)也呈方兴未艾之势。而“双龙”现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投入无底洞与挽救收益的问题,也是需要企业明白自身控制力的问题,以及企业该如何反思等相应问题。否则,中国车企还将为尝试国际化而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