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观察:成品油价格上涨 这个涨价不“寻常”——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生活观察:成品油价格上涨 这个涨价不“寻常”
2009年03月30日 07:51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2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自2008年12月确定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以来第一次调高成品油价。

  涨价的理由是受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而宣布涨价后的一些现象却让人们感到这次的涨价不同寻常。一边是国有石油企业的统一提价,另一边却是一些民营加油站的价格依然存在优惠,甚至是一些由国内石油巨头控股的加油站也在竞争压力下有了优惠。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提下,这一次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目前国内燃油成本、定价等方面政策的关注和议论。

  价格上调与价格优惠共存

   国际油价23日逼近每桶54美元,纽约和伦敦两地油价创近四个月来新高,根据国际油价上涨,25日,全国成品油价格全面上浮。其中,北京93号汽油和97号汽油的标准价格分别设定为每升5.56元和5.92元。但同时,一些民营加油站的价格优惠仍然存在,甚至是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的油价也并不都是铁板一块。

  在北京通顺路上的一家民营城北加油站,93号汽油为每升5.2元,而且加够100元可再加1元,加油的车主还可以在这里免费洗车。就在其附近的一家中化道达尔加油站,93号汽油打出了“直降2毛”的条幅,每升为5.36元。

   即使是中化道达尔自己的加油站优惠幅度也不一致。例如,中化道达尔金顶加油站93号汽油目前有每升0.13元的优惠,而位于西红门的加油站每升则有0.15元的优惠。

   壳牌公司位于海淀区和顺义区的两家加油站,目前93号汽油的优惠价为每升5.33元。同时,加油送车模的活动在继续,消费者每购买汽油30升或柴油60升,就可以以15元的价格换购一款可发出赛道引擎轰鸣声的独家法拉利车模。

   不但是这些民营和外资公司有优惠,在一家位于通州区的中石油加油站,93号汽油价签上贴着5.42元的优惠促销价,而就在离其不远的另一家中石油加油站,更是给出每升5.33元的低价。

   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会根据周边市场情况,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进行价格的适当调整。据了解,自1月1日开始实施油价新政后,成品油定价不再设定油价的下限,而只是规定了最多上浮4%的上限。因此,很多石油商可以在规定线之下自主浮动油价。

  国际接轨与国内供求共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根据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如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则就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这次成品油调价前20天,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种原油价格平均价比前期调价基准价大约提高了5%以上。这种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目的在于形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定价机制,使得中国燃油价格对国际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

   而在提价的同时,价格战依然火热的情况则是国内成品油库存高,供大于求的体现。据了解,截至今年2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量1485.23万吨,同比增长36.3%,库存高企,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从事石油战略管理研究的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高建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石油储备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样就使得民营企业必须通过一些促销的方式来销售,只要他们促销的价格不突破国家发改委所规定的石油价格上限,那他们采取的优惠活动是国家所允许的。

  透明与质疑共存

   本次调价,发改委首次披露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细则,透明度较之前大为提高。但同时,这次调价在社会上也依然遭遇了诸多质疑。

   一些质疑指出,成品油市场在国内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垄断经营,要求对石油企业的成本、价格乃至企业职工收入、福利等更加公开。根据中国石油在香港发布的业绩公告,2008年中石油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为1144.31亿元,而这还是同比下降了22%的结果,是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倒退,这些都引起了社会上、尤其是广大网友的质疑。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孙竹表示,这次国家上调石油价格有些突然。虽然现在我国的经济形势有向上发展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也放慢了下滑的速度,但整个国际经济形势还是处于低迷状态,在这种形势下上调石油价格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对于这次石油价格上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高建说,就目前我国的石油价格涨幅来看,涨幅比较小,对工业产业的影响应该不是很大。但如果石油价格的涨幅比较大,就会使得一些工业的生产成本加大,在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李志勇、马笑)

【编辑:张艳红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