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追上发达国家?(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经济参考报: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追上发达国家?(2)
2010年02月02日 08: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二、共建产学研联盟体。

  新能源汽车要攻克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因而加强联合研发,提高研发效率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重要环节。

  《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钟师指出:“现在国内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积极性,我们不能以‘乱’为由,把多数企业拒之新能源汽车门外,应该发挥行业组织、地方政府的作用,加强组织引导,协作攻关,分工生产,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全国汽车工业和有志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共同来研究发展大计,特别是鼓励更多的企业、院校、科研单位,甚至个人来参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业,新能源汽车才能出现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

  钟师同时也提出一种需要警惕的现象,目前国内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很高,但众多企业分头研发,效率低、成本高,还有的企业是为了拿到国家补贴政策而上马新能源汽车,意在圈钱而不在造车。“因而,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攻关上,应借鉴日本的产学研联盟的研发模式,这种模式既有利于资源整合,又有利于监管企业补贴资金的流向。”

  据介绍,日本为攻克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2009年度“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新项目。该联盟包括丰田、日产等汽车企业,三洋电机等电机、电池生产企业以及京都大学等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共22家成员单位。该联盟单位每家出50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研究,开发企业需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日本政府计划七年内对此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在2020年前,将日本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三倍以上。

  三、制定清晰的路线图。

  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焱指出,中国新能源车路线图一直摇摆不定也是其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据介绍,国际上对新能源汽车战略发展方向目前达成的共识是:起点是传统汽柴油车,终点是氢燃料电池车,其间有20年左右的过渡期,它将是各新能源车型各自为战的混战季。与美国重点发展氢动力车,日本大力开发汽电混合动力车,欧洲主攻柴油动力车相比,中国新能源路线图却一直不清晰。

  曾参与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的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说“中国汽车业属于后发型:一方面汽车传统发动机技术落后于跨国公司,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研发也落后于汽车达国家。因此,中国的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一定要区别于其他国家,它不能顺序发展,而要齐头共进。”

  四、多元化发展节能车。

  业内专家同时指出,应用多元化的视角来发展新能源。因为在能源方面,人类的最终目标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近期目标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多元化。

  贾新光分析认为,目前,业内外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上。从市场来说,还需要解决配套的能源供应网络(充电站),性能上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价格上要有竞争力。如果通过大量建设燃煤、燃油发电站来提供电力,造成新的污染,那么新能源汽车不搞也罢,而如果要通过太阳能、风能、核能来增加电力供应,现在这些发电方式也是“新能源”,经历着高成本的痛苦煎熬,技术上也没有完全突破。即使电动汽车的技术完善了,那么新发电能源的技术也不会马上成熟。

  贾新光介绍说,大众曾开发出百公里耗油一升的概念车,尽管许多人对这款车抱怀疑态度,但是通过这款车,我们还可以看到多方面的节油技术:低风阻、高效内燃机、减轻自重、车身新材料等等,所以,在传统内燃机节能减排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中国急于发展电动汽车是为了“跨越式发展”、“超越”,因而放弃了在传统内燃机改进方面的努力,造成了新的被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而高效内燃机的发展还有巨大潜力,我们两边都不占。

  “汽车不会只在一条路上跑,不仅仅有高速公路,还有一级、二级、简易公路,还有农村公路。同样,发展汽车新能源也不是只有一条路,特别是要走现实的路。”贾新光说。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