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未收到腾中购悍马正式申报 无合理方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商务部:未收到腾中购悍马正式申报 无合理方案
2010年02月26日 09:07 来源:商务部网站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月2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是发布会部分实录:

  姚坚: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因春节假期,商务部2月份发布会推迟到今天召开。1月份的有关商务数据我们已通过商务部网站及时对外发布。今天我首先向各位通报商务工作有关情况,然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凤凰卫视:最近,我们知道很多外资银行的经济分析家都认为人民币会在近期升值的幅度超过30%,如果人民币真的升值这么多肯定对出口有问题,商务部现在对这些有没有应对措施或者有没有政策考虑?除此之外,春节期间的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欧盟对中国的无缝钢管、铜版纸做了反倾销,现在有一些拉美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紧随其后的,也对中国进行了一些反倾销的控诉,我觉得2010年中国的外贸形势极其严峻,商务部考虑没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重围?第三,腾中收购悍马这一问题,我们现在不是很清楚,现在商务部这边有没有什么回应?

  姚坚:我昨天还跟部里合作司同志交换过看法,我们目前得到的信息还是和以前一样,我们曾经和四川方面进行过接触,包括四川商务厅,腾中公司所在的德阳市以及腾中公司的人,就他们提出的方案进行了评估和合理化建议,他们接下来应当向发改委和商务部进行申报。这件事最主要的还应当是企业自主的决策,他要对并购的方案、并购的企业组织模式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合理的方案出来,没有收到正式的申报。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我前面结合贸易的情况说了一些我的观点,无论是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还是从中国的贸易平衡状况,特别是最近15个月以来的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或是从当前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当前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应该是重要的经济政策目标之一。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特别是一些利益集团,提出了对人民币汇率的一些看法。我想在这里说明的是,不能把一些国家国内的经济遇到的问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失业增加归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不能归咎于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这是第一个判断。

  同时,无论是国际的知名的经济学家还是国内的经济学家都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是中国有顺差、美国有逆差的根本原因,更不是导致国际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如果是以美国经济出现问题为借口,如果是在国际经济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找借口把经济失衡的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明显是找错了药方,失去了基本的判断。

  有个别专家和政界人士说,因为中国有顺差、美国有逆差,所以人民币汇率应当升值。我再给大家披露一些数字,中美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中国出口、美国进口这样一个模式,而是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模式。多数人只注意到了贸易的一个环节,没有注意到投资和服务贸易。看中美经贸关系应当用全视野的图景看,包括货物贸易以外的投资和服务。在2009年年底美国在中国设立的企业,累计设立的企业将近6万家,仍然在注册运营的3万多家。这些企业投资涉及29个制造业领域和100多个服务业领域。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是在全球投资、全球生产,他们国际化能力很强,中国市场容量又很大,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所以他们就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在中国销售。这3万多家企业销售规模达到于美国向中国出口规模的两倍。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是这些企业在中国实现了15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于此同时美国对华出口只有700多亿。除此以外美国在华还有很多服务业企业,在中国有大量的销售。所以,从全图景的看中美贸易是大体平衡的,甚至中方是逆差的。这样看,说人民币汇率偏低越来越没有经济事实依据。即使这样,我们还愿意重申,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我们在扩大出口的过程中也支持进口,采取措施,积极吸收进口,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结构。我们的进口结构也由原来的一些低端产品进一步向高技术产品、工业装备转变。

  我们会继续采取措施支持从各国的进口,今年商务部的一个重点的战略就是采取措施支持从国际市场扩大进口。这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共同应对危机的需要。在这样一个大的图景下,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更应该有一个基本均衡的稳定格局。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