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进入倒计时 吉利收购沃尔沃没悬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签约进入倒计时 吉利收购沃尔沃没悬念?
2010年03月01日 16:41 来源:车世界·汽车产经报道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吉利去年年底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关于这场“中外联姻”的热议从未间断。这场婚宴最终定格在2010年哪个时日,更是备受大家的关注。

  按照时间表,今年一季度,吉利将与福特签署收购沃尔沃全部股权的最终协议。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签约将在3月份举行。吉利收购沃尔沃,真正进入倒计时。

  只差最后签约

  目前,吉利与福特就沃尔沃收购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尽管结果还未揭晓,但多家外媒称吉利成功迎娶沃尔沃“已无悬念”,甚至爆出3月底就能签订最终协议。

  “收购沃尔沃的最后签约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现在需要把商业语言转化成法律语言,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一位接近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团队的权威人士告诉北京一家媒体。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23日,吉利与沃尔沃达成纲要协议时向外发布的公告版本。当时吉利向媒体发文称,“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作为中国发展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吉利预计于2010年第一季度与福特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预计于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双方没有透露收购的最终金额,有业界人士预测交易价格在18亿~20亿美元之间。交易价格的预测没有得到福特和吉利方面的证实,双方表示要恪守保密条款,更多交易细节将在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后对外公布。

  今年1月28日,本报记者曾到杭州采访吉利集团的数位高层,当时就有一位高层明确表示,交易并不存在重大障碍,资金来源也有保障。据了解,吉利相关收购得到了国内各方的有力支持,资金支持源自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及国际知名投行。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知识产权方面的分歧或将导致吉利收购沃尔沃搁浅,然而面对记者的询问,吉利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个方面的细节正在谈判的过程中,福特和吉利都已经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

  吉林大学汽车学院院长管欣认为,福特既然决定要出售沃尔沃,肯定要做好准备工作,这其中会包括把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机密和市场机密等进行相应的隔离等措施,因此媒体此前的报道可能仅仅是猜测,“吉利最想获得的是沃尔沃的相关技术,不会因为涉及福特汽车的技术保密而影响到双方的谈判。”

  细节谈判和监管机构的审批是最后的两道门槛,那么,收购案是否会遇到来自中国或瑞典监管机构的阻力呢?

  从吉利此前发表的声明看,瑞典副首相、哥德堡市前市长、社会民主党议员等瑞典高层都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持肯定、支持的态度;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被爆出对并购事件极力反对的沃尔沃工会,在今年1月底通过对吉利全方位的考察之后也发出联合声明表示,接受吉利集团成为沃尔沃股东。

  也就是说,吉利入主沃尔沃仅差一步之遥。

  真相只有一个

  在吉利与福特就沃尔沃收购的谈判进入收关之时,沃尔沃中国工厂选址工作也成为李书福的另一项工作重点。

  李书福说服福特和沃尔沃的重要论据,就是庞大的中国市场。而对于李书福而言,国产沃尔沃以降低成本,是盘活沃尔沃并取得后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决定收购沃尔沃之初,李书福就一直与多个城市商洽,选址沃尔沃中国工厂。

  有媒体称, 沃尔沃总部将设在北京,并已经注册两家公司,新工厂也将落户北京亦庄开发区。但是根据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这一个项目没有得到北京市政府的同意。“原因很简单,北汽集团不同意。”一位熟悉北京汽车工业规划的协会领导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了解到,天津滨海新区是沃尔沃新工厂的重点考虑对象。滨海新区是天津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开发区,已经吸引多家汽车企业入驻。

  “天津空港新区有沃尔沃项目这个事,但还没有最终结果。”天津滨海新区内天津空港保税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已经有一家沃尔沃汽车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滨海新区。去年12月初,沃尔沃集团信息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在滨海新区正式运营。该项目是沃尔沃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信息技术研发中心,项目一期投资200万美元,预计5年内将达到500人规模,主要进行汽车电子、IT技术开发及管理等业务。

  根据记者的调查分析,在天津设立新工厂生产汽车,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此之外,许多城市对于沃尔沃中国工厂项目都非常感兴趣,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者有之,答应提供土地者亦不在少数。

  “目前关于沃尔沃的国产车型、国产基地、签约时间和签约地点等方面的报道都只是猜测,一切等到签约完成后自然会水落石出。”吉利的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的猜测如此回应。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