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最后一环 吉利收购沃尔沃资金链渐明(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只差最后一环 吉利收购沃尔沃资金链渐明(2)
2010年03月05日 08:42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11月30日,吉利万源又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并在四周后完成了增资。另外,由瑞典当地政府担保,多家欧盟国际银行也已经同意为其提供低息贷款。

  投行也是吉利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去年9月份,吉利旗下香港上市公司(HK.00175)与高盛资本合伙人(GSCP)签署协议,GSCP通过认购可转债及认股权证投资吉利汽车。吉利汽车在可转债发行及认股权证获全面行使后,将获取25.86亿港元(约合3.3亿美元)的资金。这不仅给吉利提供了实际的资金支持,更拉动了其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涨,有利于融资。

  李书福更愿谈提案

  相比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热点问题,作为全国政协代表,李书福本人更愿意谈他的三个提案,即《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关于做好应对“汽车社会”到来各项准备的提案》、《关于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提案》。

  在李书福看来,这三条议案中,虽然只有“汽车社会”提案涉及汽车业,但三者其实息息相关。个人所得税调整提案意在为提高居民收入、增加购买力,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协调发展有利于汽车社会的发展。

  由于即将完成的吉利收购发达国家高端汽车品牌或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之一,李书福《关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

  提案认为,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度暴露了中国产业发展的短板,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依靠低价劳动力产生利润的外销模式,遭遇重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中国必须要改变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或许为了避嫌,李书福并未用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去解释产业转型升级,取而代之的是认为产业升级转型关键是人才,所以要与教育改革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压力,要实现产业的根本变革,就要真正做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与人的素养全面提升。大规模地培养高素养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生产技师以及技工方面的人才,才能够提高附加值,真正提升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已经开办了吉利大学等学校的李书福希望为民办大学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当然,虽未提及更多收购沃尔沃事宜,但李书福该提案最后一条仍然与此相关,“希望国务院或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用型政策,调动中央、地方两方积极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有效地引导、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调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频率,加快提升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质量,保护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积极性。”

  业内人士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虽然已经获得了发改委、商务部高层的支持表态,但从提案来看,作为民营企业,李书福希望获得更多的实质性支持政策。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