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腾剧烈撞击6个气囊全未打开 大众称属正常反应(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迈腾剧烈撞击6个气囊全未打开 大众称属正常反应(2)
2010年04月15日 14:06 来源:法制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S店:碰撞位置不对、碰撞力度不够

  3月17号晚9点,安徽宝捷公司从蚌埠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拖回张先生的事故车,并于3月18号零点起将其存放于安徽宝捷公司车间门口。

  张先生称,3月18号上午9点,他去安徽宝捷4S店时,事故车已被4S店人又拖进了车间。当时4S店工作人员在没有对其迈腾车进行检测前,就一口断定“碰撞位置不对、碰撞力度不够造成车子安全气囊未打开”。

  张先生告诉记者:“后来,大众公司派技术人员来到4S店。他们在没见到事故车之前,和我聊时也说‘碰撞位置不对、碰撞力度不够造成气囊未打开’。随后安徽宝捷公司4S店让我签一份同意一汽大众验车测量数据,测量结果显示:我的车安全带的点火开关已打开,但气囊未打开的原因还是那句‘碰撞位置不对、碰撞力度不够造成气囊未打开’。”

  “我当时就问他们‘我需要用多大力度才能打开安全气囊’?一汽大众的丛先生说‘我也不知道,这是技术问题,只有德国总部看了验车测量数据后才能答复’。”

  张先生表示:他之前看过本报对很多问题车的采访调查,张先生本人和很多车主一样,存有疑虑:“安全气囊到底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起爆”?是否厂方已经把‘碰撞位置不对、碰撞力度不够’当作‘潜规则台词’来推卸事故责任?”

  张先生向记者透露:他多次向安徽宝捷公司4S店提出事故检修要求,并拨打一汽大众客服电话,一直没能得到满意的处理。

  大众技术人员:“气囊不能轻易让它爆!”

  3月25日下午,一汽大众派出包括德国技术顾问在内的4名工作人员前往安徽宝捷4S店着手调查此事。张先生对此次调查中双方的对话进行了全程录音。

  据张先生提供的当日现场录音显示,大众公司技术人员对张先生表示“祝贺”,大众公司的一名专家解释说:“如果气囊爆了,张先生的生命可能会更危险,气囊不轻易让它爆也是对驾驶者人身的一种保护。气囊引爆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车上的小孩很容易受到危险。所以说,气囊不能轻易让它爆!气囊爆炸很伤人的,爆了反而对人伤害更大。我们有一次在德国开会的时候,就提到了安全气囊爆炸问题:有乘客因为安全气囊起爆,把脸全部炸烂了。所以我们不要单纯认为气囊是很保护人的。事故车当时达到了安全带爆炸条件,但未达到安全气囊爆炸条件。”

  德国专家在安徽宝捷4S店现场拆开了张先生的车,并一再追问张先生事故发生时是否系好了安全带。

  张先生表示:“当时我确实系了安全带,我太太坐在副驾驶座上,没有系安全带。事故发生时,车子左边驾驶的那个位置冒了一下烟,我怀疑是安全气囊在冒烟。”

  大众方面的专家对此表示:“当事故发生的时候,安全带受力上拉,所以会冒烟。它属于整个安全系统,安全带会拉紧人,事故发生时发出反射,但是并不是要求气囊爆发。车子前面有个中央控制器,车的功能和材质都有一种吸力,撞车后,车子会产生巨大惯性,对驾驶者和行人起到保护作用。现在外面看起来是这个(破烂不堪)样子,其实也保护了车内乘客的安全。”

  张先生问技术人员:“对方的车被撞到右侧侧门,两个前气囊全部爆出,为什么在我有危险的时候,车子的安全气囊却不会启动,没有起到一点作用?”

  录音显示,一汽大众总公司的德国专家解释:“撞击有个受力点,受力点不对、位置不对都会导致安全气囊没有办法引爆。如果每个点一碰,安全气囊就能炸掉的话,那就不符合车子安全系统的设计要求。事故发生之时,因为力量比较小,(张先生驾驶的车安全气囊)没有达到那个受力点,没有达到安全气囊起爆条件。车子看起来像正撞,但是事实上是侧撞,如果真的是正面受力,安全气囊肯定会打开。现在只导致两个安全带点火。而对方的车,撞了侧门,侧气囊肯定会爆出来。”

  张先生质疑道:“我觉得不是安全带冒烟,是气囊冒烟。为什么对方的车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安全气囊都爆炸了。

  如果说是受力点、撞击位置不对,是否传感器有问题?这个数据我怎么知道?”

  录音显示,大众公司技术人员对此解说:“只有德国总部才能读出事故车撞击时间、历程等相关数据,但是德国对于这个数据是保密的。我们这边只能读出车子的故障,之前我们就读出其安全带存在故障。我们检测安全带的测数器有信号,说明它的工作系统在正常运作当中,没有任何问题。从外表来看,张先生的车损失很严重,其实车子里面‘安然无恙’。”

  张先生当场表示对这种解释无法接受。”大众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数据分析,会给张先生一个合理的解释。”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