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上海治堵思路求变 车牌拍卖传来“淡出”声

2008年03月26日 08:53 来源:市场报 发表评论



    从“车牌拍卖”到“道路拥挤收费”的转身,表明政策从“限制拥有”向“限制使用”转变。

  3月19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信息,让上海市民许先生双眼一亮。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说,上海现行的车牌拍卖制度是一项“过渡性政策”,今后将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完善逐渐淡出。就在当天下午,打算买车的许先生刚刚办妥手续,准备参加10天后的3月份车牌拍卖。“这个消息一出,我肯定会调低预期的投标价。”许先生说。

  上海车牌拍卖“淡出”,用何接轨?如何转身?城市“治堵”思路之变,不仅是上海面临的一个课题,而且对于国内其他城市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三点疑虑

  “全国特例”在质疑声中坚持了14年,但担忧和质疑一直伴随。

  上海是国内唯一实行私车牌照限额拍卖的城市。这一借鉴新加坡模式的做法,在质疑声中已经坚持了14年。

  1994年,上海以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方式,对私车牌照进行市场化分配。此后历经数次调整,2003年上海将国产车、进口车全部纳入车牌拍卖,这一制度实施至今,政府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车牌额度,车主根据自己的预期报价竞拍。

  担忧和质疑一直伴随。综观对车牌拍卖所持的不同意见,主要有三:一是车牌的价格越拍越高,去年更攀上四五万元高位;二是车牌拍卖与国家现行法规、产业政策相悖,限制了民众拥有机动车的权利;三是未能控制私车总量增加,交通负荷仍有增无减,本质上解决不了拥堵问题。

  进退两难

  车主“爱恨交加”,政府“涨跌两难”,“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去求变呢?”

  3月19日,上海车牌拍卖主办方公布3月份额度为9300个,随即有预测称,此次平均中标价估计在2万元至3万元,与今年1月份23370元的均价相当。

  23370元,是上海车牌拍卖历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1月12日,2008年上海首次车牌拍卖均价比上月骤跌60%。大跌归因于此前投标办法的调整,提高了投标信息透明度并允许修改报价,剑指经销商哄抬价格、囤积居奇。长期盘踞5万元之上的“最贵的铁皮”,暂时少了一些“虚高”的质疑声。

  然而,在人们为拍价大跌叫好的同时,此前已拍得车牌的车主却怨声连连,由于当时拍价比现在贵了许多,他们认为自己成了政策调整的牺牲者。

  车主“爱恨交加”,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控也是“涨跌两难”:如听任车牌越来越贵,那么购车成本会越来越大,促使一些车主转而前往周边省市上牌,机动车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由此增加,而为缓解拥堵控制总量,政府不得不削减外地车辆的路权,车牌拍卖将遭其他城市更多的质疑;如让车牌便宜些,那么“游戏规则”不连续,可能对拍牌较早、牌价较高人群有失公允,且价格骤跌会给“黄牛”以新的空子,异化车牌拍卖的效果,何况门槛过低更使得限制私车的意图大打折扣。

  风险不仅在于价格的涨跌,更在于政府部门的威信。一些市民议论说,车牌是一种公共资源,是方便政府管理的凭证,怎能转变成增加公民负担甚至用于牟利的商品、投资品呢?

  两种“吃法”

  道路似“食品”,多一些“点菜式”,少些“自助餐” 。

  城市是一个道路资源有限的空间。如果把道路资源比作总量有限的“食品”,那么,要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其方式就不可能像“免费午餐”那样没有限制。

  问题是,应当用什么方式去“限制”?

  同济大学一位交通专家比喻说,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助餐”,只要付了和别人一样的价钱,就能敞开肚子吃,盘里剩下多少不必管;二是“点菜式”,估摸着胃口和口袋去点菜,浪费就少些。他认为,对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如果设定了“自助餐”方式,人们就容易抱着“该付的钱都付了,不吃白不吃”的心态,结果就会很浪费。同样,花钱拍得车牌的人,在不必要用车时,也可能受“不开白不开”念头驱使去占用道路资源。

  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王凤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各地落实“公交优先”就要减少出行者对小轿车的过度依赖,转变那种“买棵大白菜,也要开小车”的出行习惯。

  “对城市道路资源,应当实行‘需求管理’,也就是多一些‘点菜式’,少些‘自助餐’。”上海汇盈咨询公司分析人士高深认为,世界上像上海这样地域不大但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城市也不少,如伦敦、纽约等,这些城市是用“道路拥挤收费”的方法来限制车辆使用的,“这种方法就是一种‘点菜式’,你的车在拥堵地区进出了几回,占了多少时间,就该付多少费。这样就不能‘不开白不开’了。”

  一些人士认为,上海车牌拍卖传来“淡出”声,表明了城市的治堵思路,正从囿于“该不该限制私车拥有”之争,拓展到新层面寻求新突破。

  上海在2007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将“通过实施全面的交通需求管理,综合利用价格、信息技术等各种手段,控制个体机动出行的快速增长和弹性出行需求,并引导需求的合理分布,以适应车辆的管理政策从‘限制拥有’向‘限制使用’的转变”。

  这一基于“需求管理”的转变,也许包含着从“车牌拍卖”到“道路拥挤收费”的转身。而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同样重要的任务,显然应当包括切实降低公交出行成本,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高路)

编辑:张艳红】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更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