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油价高企车市受惊:中高档车不感冒 小排量最受伤

2008年06月23日 11: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6月20日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上调幅度创新高。

  油价再次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日前发改委宣布,自6月20日凌晨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与以往油价小幅上调不同的是,此次油价每升一口气涨了近1元,是近年来油价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

  得悉油价上涨的消息,掐指算算每月的用车成本:以自己所开的高尔车为例,每加一次油得多支付30多元钱,一月下来新增油费支出在100元左右。每月新增百元油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车子还是得开,因为这四个轮子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离开了它,便会有寸步难行之感,会很不习惯,很不方便。算了,以后还是少抽点烟吧!

  其实此次油价上调,既是在“意料之中”,也是在“意料之外”。去年1月,原油每桶50美元,而现在已经超过了每桶130美元,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的中国来说,石油涨价的压力一直很大。“意料之外”的是,此次油价大幅上调是历来涨幅最高的一次——以往的调价都是2毛、3毛的小幅上调,而这次一下涨了8毛、9毛!

  油价上涨必然会影响车市,特别是会影响到潜在消费者的购车心理。对于购买经济型车的消费者来说,因为自身的消费实力,他们会扳着指头算算自己的用车成本,这样会促使其在购车的时候更加谨慎,部分消费者还会产生犹豫心理,甚至最终放弃购车计划。成都一位经销商老总对此也表达自己的担忧,他认为,油价上涨对中高级车市场的影响不大,对SUV市场的影响也不大,因为这部分车主的经济承受力本身就较强,对油价的上涨不会太敏感,而对小排量车市场的消费者来说,影响就要明显得多。

  在经历了年初的雪灾、“5.12”地震以及暴雨灾害等影响后,6月油价的大幅上调,是否会延缓中国车市向前的步伐?6月油价会否导致车市拐点的出现?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油价上调对车市“短期有影响,长期无影响”,但它会调整汽车市场的消费结构,以后人们在选车时会更倾向于节油、节能的车型,低端SUV的消费需求或许会受到抑制。

  此外,消费者现实的购买需求也不会因为油价的上涨而抵消。从欧美等国近期油价上涨的情况来看,油价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和消费习惯,习惯于开大排量车的人正在向“小”的方向转变,节油车型是消费者的重点选择对象。

  国内的情况亦是如此,人们并不会因为油价上涨就不买车,就像猪肉涨价到原来的3倍,猪肉还得吃,只不过吃的次数可以少点。汽油涨价了,车还得买,只不过开出去的时间可以少点,驾驶习惯培养好点,烟少抽点,或许上涨的油价压力就这样抵消了。

  可以预见的是,油价涨了,中国车市还是将稳步向前!(马黎明)

  车主路访

  油价上调,对有车一族有何影响呢?近日记者路访了部分市民----

  车主:想省油 就开开车走走路

  6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自20日起,提高成品油价格。这也是2002年至今第18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其中有13次是上调,汽油价格由2002年的2.5元/升,一路飙升至现在的6.53元/升。有车一族纷纷表示,油价不断攀升,对于自己的用车方式有一定影响;相当一部分车主还表示,将减少汽车使用频率,选择其他的出行方式。

  路访对象:用车少的车主

  影响:只为代步 耗油不多

  20日,即汽油价格上调当天,记者走上成都街头,随机采访了近20位车主。其中部分受访者表示,平时用车不多,主要是作为上下班的代步工具,油价上涨对自己的影响不大。派力奥车主张先生告诉记者:“平时也就上下班开车,周末到学校接下孩子,汽车对我来说,只是家用,每个月用不了多少油。”乐风1.4L的车主徐先生也表示,汽车只是他上下班的代步工具,“汽油涨价对我来说影响不大,每个月也就多支付50块钱左右。”而对排量较大、使用频率较高的商务用车来说,每月油价成本的增加则较明显。某公司个体经营者李先生的座驾是帕萨特2.0L的,“每个月一般消耗260L汽油,这样算下来,就要多支付200多元钱。”

  路访对象:拥有两部车的家庭

  影响:平时用小车 旅行坐火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拥有两辆车的家庭来说,他们似乎对这次油价上调不太敏感。车主胡女士与爱人各有一辆车,其爱人用的是一辆大排量的商务车,而她自己开的是辆小车。面对日益高涨的油价,胡女士表示,“除非丈夫有事需用商务车,否则以后出行都会用小车。”除了“大换小”以外,还有部分车主表示,对于长途出行,以乘火车取代自驾车。车主徐女士表示,“以往去重庆都是自驾车,现在油价涨得这么凶,再加上过路费,只好选择坐火车了,既经济又环保。”

  为汽车省油,车主支招:

  半小时路程 弃车走路更健康

  油价持续走高,使绝大多数车主转向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这些最原始的出行方式。市民王女士的爱车是辆奥拓,虽说油耗不高,而且用车也不多,但是,在日益高涨的油价面前,她还是更多地选择步行。“开车出去购物很不方便,市区内停车费高,交通堵塞严重,比较费油。”她还告诉记者,她家离繁华商业区不太远,开车去购物还没有坐出租车划算,“停车费和油费就要20多元,而坐出租车只要10元就足够了。”如今,对于步行需要半小时的地方,王女士基本选择走路。车主刘女士是位大学教师,她说:“油价那么贵,以后宁愿骑自行车,也不想多开车。”由于工作关系,刘女士经常坐着备课、讲课,落下了腰酸背痛的毛病,她认为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骑车还可以锻炼身体,对健康有好处。”

  市场观察

    油价“发烧” 小排量最受伤

  “油价上涨后,小排量车将更加走俏,甚至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的‘井喷’。”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油价上调当日,“全国十佳经销商”成都建国汽车常务副总裁赵锦辉在接受本报专访时冷静表示:“与外界想象相反的是,油价持续上涨,对于小排量车来说,反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小排量车的目标消费群本身经济条件有限,购买决心相对要小,购买愿望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更大,在遇到诸如油价高涨等外来因素的影响下,购买计划更容易放弃。”

  油价“高烧” 中高档车不“感冒”

  准备购买福克斯的钟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按百公里9升的油价来算,每年跑1万公里的话,油价就算涨1元钱,10年也就多花9000元。10年啊,那时候我早就换车了。”4月份就预订了东风本田C-RV的黄先生说:“既然要买车,肯定对油价有心理准备,我已经做好了费改税后油价涨到10元钱的准备!”

  对此,启阳汽车总经理陈斌表示,购买中高级车的消费群,经济和心理方面对油价变化的承受能力已很强,即使油价上涨对购车有影响的话,也只是表现在排量的选择上。这类人群,更多的是追求汽车的舒适性和豪华感,汽车使用成本变化对他们影响不大。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据了解,诸如2.3L的蒙迪欧致胜、马6,2.4L的新雅阁、凯美瑞等大排量车依然是市场的宠儿。同时,数据显示,08年一季度中国进口车销售同比增长72%,其中豪华品牌增长快速,平均增幅达到82%。

  油价越涨 小排量越受伤

  正如开始那位成都经销商所说,油价上涨不仅没有刺激小排量车的销量上升,反而抑制了需求。一项网络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近日,新浪网曾就油价对私家车消费者的影响进行了一次大型调查,发现在已购及预购人群中,对油价上涨最为敏感的是排量在1.0-1.6L的小排量用户。油价上涨还将促使这些潜在用户推迟购车计划,继续观望。其中,1.0-1.6L(含) 的小排量车型用户,因油价高而推迟购车计划的比例最高。油价超过8元/L时,高达73.5%的1.4-1.6L(含)排量车型用户选择推迟购车计划,与此同时,有70.7%的1.0-1.3L(含)车型用户选择推迟购车计划;如果油价持续上涨,一部分对价格较敏感的潜在消费者可能会放弃购车计划。在这部分消费者中,1.0-1.6L(含) 车型潜在用户因油价高可能放弃购车计划的比例最高。油价超过8元/L时,高达57.3%的1.4-1.6L(含)排量车型用户选择放弃购车计划。

  由此可以看出,受油价上涨影响最大的购车人群是想购买小排量车的消费者。车型级别越低、排量越小,对油耗的看重程度越高,对油价也就越敏感。近几年中国汽车现实的销售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小排量在油价不断上涨的大环境下销量不仅没有大增反而在下滑。

  业内人士指出,假如不引导国人改变传统的“爱面子”的消费观念,仅通过油价调控来达到“抑大扬小”的效果,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黄明君)

编辑:赵婕】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