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欧美车市频频拉响危机"警报" 车企转型迫在眉睫

2008年11月06日 15:15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发表评论

  近期欧美车市频频拉响危机警报。这轮经济衰退的寒冬,恐怕不同于以前靠减员、关闭工厂和兼并等老办法就能熬过去。汽车新能源转型之路必须走到底,否则行业难以看到春天。

  警报声四起

  美国汽车业近来坏消息频传。最初,汽车业先后在零件外包和汽车生产线问题上遭遇难题。接着,油价开始飙升,致使市场对卡车和多功能运动型车(SUV)等高油耗车辆热情骤减。

  当人们认为事情不可能更糟糕的时候,信贷危机和股市暴跌给了这一行业沉重一击。

  一方面,信贷危机使购车者购买力下降,市场需求加速萎缩。据统计,美国9月全国汽车销量下降27%,为17年来最大降幅。另一方面,汽车业需要更多现金维持日常经营,应付滞销现象,但市场融资难度恰恰比以前更大。

  北美、欧洲和日本等传统汽车消费市场销量下滑。日前,车市遇冷中最大的新闻就是通用汽车寻求美国财政部支持,以收购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此外,通用汽车还宣布计划在今明两年内陆续关闭多家工厂,出售悍马品牌及法国的一家工厂,以获得流动资金。福特也同样开始出售资产以求套现,计划出售所持日本马自达33%的股权,以及全资所有的沃尔沃轿车品牌。

  据悉,已经坐上世界第一宝座的丰田汽车一再调低产销目标,并且调低本财年的利润预期,降低至1.3万亿日元,与上一财年相比,降幅达40%。

  同样因汽车销量受信贷危机拖累大幅下降,欧洲汽车制造商们也纷纷发出了盈利警讯并宣布减产。如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和雷诺汽车公司已宣布大规模减少汽车产量;瑞典的沃尔沃卡车公司利润大减;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表示明年可能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汽车销量将可能最多下降20%。

  押宝“新能源”找出路

  专家认为,危险与机会并存。正像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许多厂家抓住了产业整合和新品推出的机遇;70年代能源危机中,日本厂商借机走向全球;本次危机中,经济衰退中的机遇就是新能源和绿色革命。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以技术提升为显著标志的绿色风潮仍将继续席卷汽车业,在那些有实力的先觉者眼里,“绿色”已不再仅仅只是个噱头,更是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制胜的关键。

  尽管短期内来看,包括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在内的绿色新技术仍存在种种推广的难度,暂时还不能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但是全球车业的后起之秀丰田、本田早已凭借绿色的新能源技术摘掉了头上“技术矮子”的帽子,更具威胁性的是,它们还试图树立在这一领域的权威,通过新的技术标准实现真正的跨越。

  当然,通用、大众等欧美巨头醒悟得也不算太晚,毕竟它们有足够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支撑新技术研发的巨额投入。如9月中旬,通用汽车选择在公司百年庆典日当天,再次在华完成一项前瞻性战略布局:计划投资总额为2.5亿美元的通用汽车中国园区暨前瞻技术科研中心,正式在上海破土动工。据了解,通用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将主要由中国研发人员组成。该中心将主要从事“汽车新能源”、“环保汽车”等前瞻性技术的基础研究。

  可是对资金实力及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本土汽车制造商而言,现阶段来谈“绿色”,并通过升级实现跨越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9月份销量冲上自主品牌第一位的比亚迪曾经放言,称自己的双模电动车和纯电动汽车将助其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商,因为它相信自己能借绿色风潮的机遇,用彻底颠覆传统的电动技术全面取代内燃机,成为行业的新技术标准,但究竟如何,还需要市场检验才能见分晓。而且,比亚迪明年号称销量过40万台,主要也是依靠F0、F3和F6,电动车这两年还不是上量的时候。

  不过一个越来越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不久的未来,谁有能力制定行业的绿色新标准,谁才能成为真正的龙头老大,而那些行动力稍弱一些的企业则将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者。

编辑:赵婕】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