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不够效果难测 英国汽车业援助方案遭冷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力度不够效果难测 英国汽车业援助方案遭冷遇
2009年02月13日 10:08 来源:中国汽车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月27日,为帮助汽车业应付因信贷紧缩引起的需求下滑,英国商务大臣彼得·曼德尔森公布了总额达23亿英镑的汽车业支持计划。他宣布,政府将提供担保,使汽车企业获得欧洲投资银行的13亿英镑贷款;此外,政府还将为另外不超过10亿英镑的其他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以使那些没有资格从欧洲投资银行贷款、但却能为英国带来特殊价值的汽车企业获得资金。

  这个计划的核心,是保证英国的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可以获得银行贷款。但英国政府同时也强调,这些钱必须用于低碳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计划中还包括一些相对较具体的专项,如在培训、创新和研发等方面为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等。但在汽车业关心的消费者购买汽车贷款方面,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计划公布 无人喝彩

  “太晚,太少!”一位保守党人士评价说。从商业角度来说,该计划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的支持。前保守党总理肯·克拉克讽刺说,这些措施“相当没有价值”。他认为,这一援助意味着财政部“终于在政府内部的争论中获胜”,说服英国首相布朗先生相信,纳税人不可能提供更慷慨的援助了。

  英国最大的工会Unite表示,这个一揽子计划留下了“裁员的阴影,成千上万的熟练技工的就业机会仍受到威胁”。工会秘书长托尼·伍德利说:“23亿英镑听起来像是很多,但至少一半将分给欧宝和捷豹、路虎,给数以百计的其他企业留下的仅仅是一点点,甚至没有。相比较欧洲其他政府的支持力度,这笔钱只是毛毛雨。部长们需要将援助增加一倍以上,并立即着手做。毫无疑问,对数以万计的工人来说,今天的声明,带来的只是失望。我们需要继续为这个行业争取更多的政府援助。”

  汽车界的失望是因为该计划忽略了对汽车制造商下属的汽车金融公司的援助。汽车业一直期待政府拟定出更优惠的汽车贷款方案,促使犹豫不定的消费者重新开始买车。英国工业联合会警告说,汽车行业“依赖信贷来帮助客户完成购车,汽车金融机构拿不到贷款,车就卖不掉,制造商就只能继续裁员减产”。

  但商业部长伊恩·皮尔森表示,财政部不相信对汽车消费信贷的投入会产生价值,认为启动消费的重点是要“全面恢复信心”,他告诉国会议员,“我们应该问的是,即使汽车金融部门能够为购车者提供贷款,也要看人们是否愿意买新车。”对此,罗孚公司前总经理,现华威商学院教授凯文·莫雷评论说,“这个计划的本质是花钱把工人们送回车间,造更多人们不想要的汽车。”

  曼德尔森说,刚刚加入政府成为贸易和投资部长的银行家戴维斯,将起草一项计划,以帮助汽车企业提高获取资金的机会。

  部长们避开汽车消费贷款,是因为他们担心,如果国家对居民汽车消费进行补贴,可能会把纳税人的钱补贴到海外,因为大多数英国人买的车都是国外生产的。英国媒体认为,部长们不愿意推出规模较大的援助理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汽车业的失望情绪也在情理之中。也许,保守党商业特别委员会主席彼得·拉夫的评价可以总结这些情绪,“政府援助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案,但这个方案不是。”

  政府强调 “这不是紧急援助”

  宣布这项计划时,曼德尔森称,这个一揽子计划将重振英国的制造业,使之向“清洁、绿色”方面转变,以确保其在英国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他表示,“我们没有提供一张空白支票,也没有经营补贴;英国汽车行业并不是一个跛脚鸭,我们不是在进行紧急援助。”曼德尔森说:“我们有决心在对抗信贷紧缩、反击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为汽车行业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并赢得低碳产业的未来。”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的发言人在当天早些时候也强调,援助将“针对那些本身实力较强、发展健康的企业,在他们目前遇到流动资金和短期贷款困难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支援、渡过这一困难时期”。政府除了要帮汽车厂商解燃眉之急,还要确保他们调整策略、改革自身,以适应今后市场环境。采取此项措施,是为了“确保英国汽车产业未来更加强大”。

  曼德尔森强调,这笔23亿英镑的方案,是政府第一次对一个非金融部门的衰退进行的支持,并不是对处于困境中的其他行业建立的一个先例。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汽车产业对英国经济有重要的平衡作用,“英国需要较少的经济金融产业和更多实体产业。”

  汽车出口占英国出口总额的10%,其制造、经销等环节解决大约85万人的就业。而去年12月英国汽车产量仅为前年同期的一半,创下近20年来最大跌幅。

【编辑:王峥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