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国外车企传言四起 跨国并购需谨防消化不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收购国外车企传言四起 跨国并购需谨防消化不良
2009年02月18日 10:5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一段时期,国内汽车厂家收购国外汽车企业的传言络绎不绝。先有奇瑞收购克莱斯勒一说,后有吉利收购沃尔沃,最新的说法是上汽要收购通用汽车在上海通用的股份。这些传言最后都被当事方否认,并非事实。

  国内媒体为何如此热衷炒作中国车企收购外国汽车品牌,去进行跨国并购呢?首先,相对于跨国汽车公司和国外著名汽车品牌,中国汽车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弱势企业吞并强势企业和品牌,无疑十分具有新闻价值。其次,如果中国车企进行跨国并购,对于提高中国汽车的影响力,不无裨益。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去年花23亿美元,收购了福特旗下的陆虎和捷豹后,大大提升了印度汽车业在全球的影响。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购发达国家的亏损企业,风险极大,很容易消化不良而功亏一篑。印度塔塔公司收购陆虎和捷豹时,曾经何等风光?可是好景不长,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工厂被迫关门,股票暴跌,融资渠道断裂,背负巨额债务,2008年还首次出现亏损,并自食其言,开始裁员。

  国内最具实力的上汽集团,2004年控股韩国双龙汽车后,2007年就整体实现扭亏为盈。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双龙汽车现金流告罄、工厂关闭、停发工资。上汽提出裁员降低成本方案,遭到双龙工会的强烈反对和抵制。这个曾被视为国内车企走出去跨国并购的典范,如今成了反面教材。上汽的投资也很可能要打水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在“引进来”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在“走出去”方面,则是有成功也有教训。许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批量出口到国外,奇瑞、长城、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外设立了总装厂和研发中心。但是,在跨国并购国外车企和汽车品牌方面,成功的例子并不多。

  跨国并购是世界上直接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每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的。由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也没有资本运营的经验,这些年“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是绿地投资。中国汽车的市场主要在国内,企业缺少国际营销经验。而那些可能被并购的国外汽车品牌,市场分布在全世界。

  总体上看,中国汽车企业在资本运营、国际企业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特别是如何处理和工会的关系方面,还缺乏管理外国汽车企业的能力。在没有做好准备,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如果硬要并购外国汽车品牌,贸然行事,很可能水土不服,难以消化。在跨国并购方面,国内汽车企业还是悠着点好!练好了内功,看准了时机,该出手时再出手!(张毅)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