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取差价成背后利益链 车险理赔代理省力不省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赚取差价成背后利益链 车险理赔代理省力不省心
2009年03月31日 15:50 来源:汽车007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车主案例:

  去年12月,因自己的夏利N3发生刮蹭,刘女士把车开到某汽车修理厂修理。维修厂老板告诉刘女士,只要留下驾驶证、行驶证、保单等必要证件就可为其代办车险理赔。为了图省事,刘女士答应了。在留下各种证件后,修车厂老板让刘女士一周后过来提车。

  但到了提车的日子,刘女士却意外看到,那辆原本只是发生小刮蹭的车子,现在已面目全非:车头已完全报废,前窗玻璃和两侧玻璃局部或完全破碎。对此,修车厂老板解释说是修理工出去试车时不小心撞到了墙上所造成的。但据了解,事实上维修厂老板是将车辆原本的小伤“做”成大伤,以便向保险公司进行骗保。经过多次协商,修理厂向刘女士赔偿了45000元。

  理赔代理省力不省心

  从表面上看,车主尽管遭遇维修厂骗保,但自己既修好了车又获得了赔偿,貌似并没有什么问题。且维修厂全权代办理赔,车主也乐得省心、省事。

  但事实并非如此。部分不诚信的汽修厂或是经销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通过汽车骗保滋生出一系列问题。除了非法骗取保险公司保费外,还通过偷工减料、以修代换等“花招”来坑骗不懂行的普通消费者,给车主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他们非常在意一辆车在投保期间的出险率及赔付记录。一旦车主从保险公司获得数额较大的理赔,都会被保险公司记录在案,以后续购保险时,保险公司会对车主提高保险费用;另外,在今后车主出险理赔时,保险公司也可能在理赔便利性上设置障碍,出险审批过程更为严格,苛刻。

  因此,有些较为懂行的车主更倾向于出险后自行向保险公司办理索赔手续。如果车主自行办理理赔,可以通过维修项目单了解车子的详细维修内容,更清楚地了解保费用途。由于事事亲力亲为,有些车主忙得“不亦乐乎”,但那些工作繁忙的车主却会觉得费时又费力。

  “一条龙”服务是最大诱惑

  既然在维修厂或部分经销商处可能遭遇骗保,但为什么很多车主仍通过这些途径来购买保险或办理保险理赔呢?

  记者发现,多数消费者在不了解保险行情的情况下,时常会被经销商或维修厂的各种说法所“忽悠”。许多消费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购买车辆时,经销商往往会要求车主必须同时在经销商处买车险,甚至购买指定保险公司的车险。为了让车主消除顾虑,经销商往往会大肆宣扬自己代办保险业务的诸多好处,如获得经销商“一条龙”式便利服务。这些看似省心、省力的服务对于工作繁忙的车主来说,显然很有诱惑力。其中,首次购车的车主最容易受到商家的“迷惑”。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多数汽车经销商往往都是某一家保险公司的指定“合作伙伴”,实质上,双方之间存在利益依存关系,而最终的利益来源还是车主。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经销商处的客户量庞大,对保险公司来说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为了得到这些资源,保险公司往往给予经销商最大的折扣,经销商再提高折扣卖给车主,赚取差价。“此外,保险公司除了给经销商正常的保险折扣外,还会附加定额‘暗扣’,这一比例并不会因为保险折扣的变化而波动。于是,经销商就从代理保险业务中赚取了可观的利润。这些利润的根本来源,还是车主。”

  007提醒:即便代办,车主也需紧跟理赔流程

  当然,并非在经销商处购买车险都会遭遇骗保。

  据记者了解,目前大多数经销商的企业管理还是值得信赖的。因此,车主在4S店进行车辆理赔时,应尽量多和理赔人员沟通,了解车辆理赔进度;同时,车辆在维修后,可再致电保险公司,及时检查自己的保险理赔记录。

  对于如何防止骗保案的发生,资深保险理赔员诸小姐表示,无论是单车事故还是双车事故,报案定损理赔过程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同时,为了减少车主不必要的损失,建议车主报案时应带齐自己的相关证件,并且不要将证件全部都留在修车厂处,以防止修理方拿车主证件另做他用。

  其次,车主要对自己的理赔手续做详细了解。车辆维修后,需认真核对维修单据上的维修项目,以防止维修方将车辆“小病大修”。

  代办理赔:

  车辆出险,车主报案→保险公司接案,由指定维修厂或经销商定损维修→车主无需垫付任何费用,由保险公司和代理点进行索赔→车子维修完毕,提车

  自行办理:

  车辆出险,车主报案→保险公司接案,车主等待定损员定损→确定定损价格,找经销商维修,垫付维修费用→向保险公司索赔费用,等待保险公司答复→经过一段时间(或长或短)等待,获得理赔金。

【编辑:赵婕
    ----- 汽车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