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涨势趋快 老百姓如何打理“钱袋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CPI涨势趋快 老百姓如何打理“钱袋子”

2010年06月30日 09:58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话题背景一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价格运行形势分析报告,预计五六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可能在3%左右,上半年平均涨幅将在2.5%左右。而本月早些时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相关经济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1%,创2008年11月以来的19个月新高。此前2、3、4月份,CPI同比分别为2.7%、2.4%和2.8%,几乎逐月递增。而1~5月,CPI则同比上涨2.5%。

  理财算账 别让钱躺在银行睡觉

  很多人还记得曾经流行的那句口号: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赢CPI。因为只有跑赢CPI,我们的财富才有可能不出现缩水。如今,我们再次进入了与CPI赛跑的时代。

  浦发银行郑州分行银行理财师邱金川说,从今年2月份开始,我们又重新回到负利率时代了。所谓负利率时代,是指CPI的涨幅超过了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钱存银行所得的利息赶不上钱贬值的速度。假设CPI年均涨幅是3%,按照现在的利率水平,1万元存在银行表面上是赚了225元,但实际却亏了75元。“如果把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存款上,资产的缩水将不可避免。”邱金川提醒说。

  理财建议 选择3个月理财产品

  “要想既跑赢CPI,又获得较高的流动性,投资者最好选择3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省会一家银行理财经理说。在低利率状态下,3个月期限以上的产品才有望跑赢预期3%的CPI。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目前期限在3个月(含)以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2.95%;3个月至6个月(含)为3.23%;而6个月至1年(含)为3.92%。

  普益财富资深研究员毛恩知表示,尽管市场存在加息预期,但货币市场资金充裕也令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低位,1个月期以下产品收益率会受到影响,部分资金流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更长期限的产品。而相应期限在6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供应量增加。

  如果选择6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则要留意银行是否有将加息的因素掺入产品收益结构中。当然,也有银行提供了动态管理类产品,这类产品投资方向灵活多变、投资组合浮动、期限比较灵活,在加息后,该类产品的收益也会随利率水平上升。这也是投资者实现随“息”而动较好的投资工具。

  投资提醒 资产配置“三七”开

  事实上,通胀仍是2010年的经济热词。理财专家表示,投资者应更加重视资金的流动性,购买理财产品还是应以“短”为主。

  据记者了解,面对激烈竞争,不少银行纷纷借短期理财产品搞起了“理财式揽储”,发行了一系列期限短、收益高的产品。对此,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今年资本市场有望走出震荡格局,所以市民理财应尽量以配置稳健型产品为主。

  上述理财经理建议,市民可以将30%的资金投向高风险资本市场,70%的资金投向低风险市场。“资本市场可选择股票型基金长期投资,低风险品种主推债券型基金或打新股+债券型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虽然不保证收益,也不保证本金,但是根据其投资的市场和品种可以推断,一年下来,预期可以实现10%到15%的收益率。”

  帮您支招 寻找低风险理财产品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家庭来说,什么样的理财产品能跑赢CPI、同时又具备风险较低的特征?银行理财人士告诉记者,有几大类产品符合上述条件:信贷类理财产品、债券类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券商理财产品。

  信贷类理财产品是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收益较高的品种,一年期的收益在4.0%~4.5%,风险虽然高于存款国债,但并不算高。但信贷类理财产品还是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的流动性差,在理财期间投资者无法提前终止。

  债券类理财产品的收益虽不如信贷类理财产品来得确定,但流动性却十分好。债券类理财产品包括债券型基金和限定性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此类产品预期年收益可达4%~8%。还有一类收益更高但门槛也更高的理财产品,即信托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和风险都略高于银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门槛一般要100万元以上,不太适合资金量少的普通投资者。

  此外,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不乏优秀的稳健型产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有20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国泰君安证券就有两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而国泰君安近期发行的首只券商系ETF联接产品——上证央企指数增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受到了更多的关注。2010年以来新成立券商非限定型各类集合理财计划达到了31只。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