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种子”掘金中国农业 山东寿光力求双赢(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洋种子”掘金中国农业 山东寿光力求双赢(3)

2010年07月14日 16: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谋议价权 外资萌动物流园

  不仅仅是种子繁育、销售,在蔬菜等农产品流通环节,外资也已深度渗透。

  “水太深了,摸不透。”从事蔬菜贸易20余年的沈晓日,每年从寿光运输蔬菜到大连销售,这是他对新建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的感受。

  他在物流园理货区租了一个包含生活区的理货位,缴纳了2万元保证金。按照物流园对他们的承诺,头一年不收租金,第2年、第3年每年1万,第4年、第5年每年2万。目前有2000多户在园区内经营,物流园对卖方按比例抽取交易佣金(外省菜按2.3%,本地菜按1.6%),对买方只收取少量手续费。“按理说,这一收费标准不算高,但说不好什么时候会提价。”沈晓日不无担忧。

  沈晓日所在的物流园正是黑石等基金充满兴趣的投资标的。“黑石卖菜”一度引发了外界对于外资进入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忧虑,毕竟流通环节不同于生产环节,其对价格的控制力更强。

  可查资料显示,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公司成立于2009年初,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是爱晚工程旗下香港旺益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规划总投资额20亿元,占地3000亩,2009年11月开业。但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物流园幕后实际控制人为戴秀丽家族,他们拥有人和商业(01387.HK)超过56%的股份,其在哈尔滨经营的哈达公司号称东北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物流园执行董事、总经理栾元伟表示,以黑石为首的部分基金与旺益集团共同组建一家名叫香港地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地利控股”)的公司,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等批发市场为依托在香港上市。这些基金共投资了6亿美元,其中黑石占1.9亿美元。

  栾元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强调,黑石等基金并没有直接投资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而是投资在“地利控股”,“地利控股”的IPO没有时间表。

  物流园常务副总经理时来滨介绍,目前外地菜在寿光的中转全部通过物流园完成,寿光本地菜大约有15%-20%通过物流园交易。除了这一个占地3000亩的市场外,物流园还准备在寿光各产菜大镇建设10个二级市场,替代此前田间地头的原始交易方式。市场调研选点工作已结束,将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投资,可以是物流园独立投资,可以是合作建设,也可以是承包委托经营,希望借此掌握本地菜80%以上的交易量。

  对此,不少寿光人认为是物流园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田间地头的零散交易很难控制,并且寿光还广泛存在着“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一位人士表示,他们直接从农民那里收购蔬菜,分拣包装后直接供应到本地和外地的一些超市,这样的公司在寿光还有好多家。不过,也有人忧虑,通过前期的让利优惠措施以及与当地蔬菜经纪人灵活的合作,很难说今后物流园不会控制更大的份额。

  除此以外,物流园已着手开拓水果流通生意,并考虑涉足海产品、粮食、小食品物流。时来滨透露,目前物流园日收入最多时能达到4000万。

  按照投资之初的设想,物流园每年的税后利润预计能达到6亿,不到4年就可以收回投资。而投资方更是一直以“农副产品航母”为目标,在全国各地洽谈物流园项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戴氏家族在重庆、成都、海南、长春、沈阳、大连、北京等地寻觅投资项目,采取的方式都是兼并甚至是独资兼并。

  若真能掌控遍布全国的一张农产品销售网络,黑石等基金无疑将对蔬菜价格形成链条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对于这一话题,虽然时来滨强调,公司“不会漫天要价”,从而挤压上端菜农和下端消费者的利益,但外界仍不无疑虑。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如果只是地方性的市场,难以形成垄断,而构筑全国性网络就值得警惕。

  让人忧心的还有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进入。从2008年开始,中国关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流通领域的WTO过渡期结束,跨国公司开始涉足中国粮食流通领域。

  在食用油领域声名赫赫的益海嘉里近年来就在低调而快速地推进其在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加工项目,并顺势延伸至物流项目。在河南郑州、湖南衡阳、山东德州……,紧扣“粮源”、“物流”两大关键词,益海嘉里兴建的项目一是位于粮食主产区,二是均包含物流环节。对此,李国祥表示,虽然在粮食领域形成操纵能力相当困难,益海嘉里的物流项目目前也基本为自身加工环节服务,但外资快速的渗透力仍不容忽视。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