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乐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李稻葵: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乐观

2010年07月16日 09:1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系主任李稻葵15日在上海表示,上半年经济下滑情况在预期之中,不必过于担忧;在城市化加速、产能更新、内地市场开拓等多个因素的合力之下,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速仍然乐观。

  李稻葵认为,经济下滑一方面与去年基数有关,一方面与一些经济刺激措施到期有关。2008年底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到了今年下半年会逐步到期,导致部分经济活动有所放缓,这是正常的。此外,他认为,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欧洲、美国不会出现较大的经济下滑。

  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可用12个字来概括:大势未变、政策稳定、调整加快。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转型的一些成果已经显现。一是沿海地区经济转型正走出新路——用高新科技、新管理办法改造升级传统服务业,这种现代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二是广东、上海一带的传统产业正以非常快的速度朝内地转移。三是消费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通道。此外,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劳动收入开始上升。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而言越来越少,表明我国多年以来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即将逆转,但只有劳动收入开始上升的时候,消费才能上升。

  李稻葵预测,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仍可保持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即增速在9%以上。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是城市化。中国到了城市化加速阶段,目前城市化率是46.6%,远远低于相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城市化率。二是内地还有巨大发展潜力,还有大规模的内地市场待开发。三是产能更新。如果每年产能更新5%,至少可拉动GDP增长2.5%。四是中国公共财政非常健康,有巨大的空间来实施政府主导的转型战略。

『其它观点』

  孙明春:部分紧缩政策可能放松

  “刚刚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实际GDP增速在2010年一季度见顶,经济此后进入稳步扩张阶段。”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表示,二季度和6月份数据会让决策者重新考虑紧缩政策,预期下半年会放松部分的紧缩政策,特别是信贷额度措施。

  对于6月CPI涨幅回落至2.9%,低于预期,孙明春警告称,随着6月暴雨影响的显现,粮食、猪肉和其他食品价格会出现上涨,7月份CPI涨幅或会大幅走高。如果7月CPI大幅走高,则为8月加息提供了机会。他预计,201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达10.5%,CPI涨幅达3.0%。

  李慧勇:政策再紧缩可能性不大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目前经济基本实现正常化,政策将进入稳定期和观察期。政策再紧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大。此外,CPI涨幅回落使得通胀压力暂时下降,但目前还难言趋势性拐点。譬如受夏粮减产的影响,面粉等价格再次出现上涨;阴雨天气导致蔬菜等价格上涨等。这些因素可能会使得CPI涨幅出现反复,8月前后CPI涨幅可能出现高点。

  巴克莱:政策灵活性将支持经济增长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巴克莱资本经济学家常健认为,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这与预期一致。但鉴于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比此前预期的10.1%有所下降。他们预计,中国将继续以政策支持经济的软着陆。2011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9%,但房地产调控措施可能导致经济实际增长低于9%。

  东北证券:无需过于担心经济二次探底

  东北证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毕子男表示,当前经济进入短周期的回落阶段,并逐步走向常态化。经济过热的风险已基本排除,加上CPI涨幅回落,近期动用加息等全局性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毕子男表示,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主导下,中国经济复苏以及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依然存在,无需过于担心经济二次探底,预计4季度GDP仍将保持在8%以上。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整体上紧缩力度将缓和,加之A股整体估值水平已接近历史底部,预计A股市场将迎来筑底反弹行情。

  交通银行:增强政策灵活性和针对性

  交通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下半年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报告称,下半年准备金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年内加息可能性不大。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放缓的可能,同时通胀风险不大,在必要时信贷额度控制可能适度放松,以维持投资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刺激消费和推动消费升级仍是财政政策的关注目标。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刺激汽车、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应维持并适时扩大范围和力度。同时,应通过减税或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方式提高中高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通过补贴来改善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等措施来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 (朱茵 张泰欣)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