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菜价上涨不只怨“老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菜价上涨不只怨“老天”

2010年07月16日 10:0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期南方暴雨导致稍有回落的菜价又坐“直升机”,以南京为例,这几天小青菜、江豆、西红柿等蔬菜涨幅普遍在60%以上,甚至翻了一倍多。(据7月15日《南京晨报》)

  菜价上涨,普遍的说法是极端天气惹的祸,官方也表示游资炒作和气候异常直接导致农副产品大幅涨价。原因仅仅是这些吗?

  诚然,自然灾害是催生蔬菜“身价”升值的因素之一,但涨价背后的许多非自然灾害因素也不可忽视。《人民日报》报道称,我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基地山东寿光,上半年蔬菜交易价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10%,除供应量减少的原因外,交通运输及物流成本上升、人工费用上涨、农贸市场摊位租赁和管理费涨价等,这些“叠加效应”形成蔬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涨价链”。

  分析其“涨价链”,不难看出,推动菜价上涨主要有两大因素。首先是蔬菜种植面积下降,以大蒜为例,商务部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大蒜产量为1026万吨,2009年锐减至590万吨,降幅达42.5%,但同时大蒜的需求却上升20%以上,可见蒜价上涨是市场供求失衡所致。可以看到,近年来城郊菜地被大量房地产开发蚕食,种植面积日渐萎缩,大城市周边菜农减少,城市居民吃菜基本靠从数百公里甚至更远的外地调运。

  其次是我国农副产品物流成本太高,环节过于繁琐、复杂,蔬菜运输过程损失浪费严重。据报道,欧美发达国家农副产品物流成本在18%左右,我国高达35%以上,是其两倍多。发达国家早就实现了蔬菜从菜地到超市的直接运输,我们则要经历诸多周转环节,如北方运往南方的蔬菜不是直达目的地,而先要到山东蔬菜物流集散地周转一次。蔬菜运输过程中每增加一个环节平均加价10%左右,消费者吃到嘴的是高价菜,而菜农并未得到实惠。更大危害性在于,多数蔬菜保鲜期很短,环节越多、运输时间越长,损耗就越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部分省市曾经实施过“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现在需要重新呼唤“菜篮子”责任制,大城市要保证菜地不被侵占。另外要加快农副产品物流改革,精减环节,降低成本,尽快实现菜地到市场的无缝对接。

  □尹卫国(南京 职员)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